班荆道故--是什么意思?
在荆楚成语故事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了楚人对友情的重视,对朋友的热情相助。成语“班荆道故”的故事就是一则比较典型的例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成语“班荆道故”的“班”是铺开之意;“荆”是一种黄荆,属落叶灌木;“道”是叙谈的意思;“故”:指过去的事情(这里是指返回楚国的意思)。
在成语“班荆道故”的故事里,楚国大夫伍举的父亲与蔡国太师子朝是老朋友,伍举自己又与子朝的儿子、蔡国大夫声子是好朋友。两家又是世交。伍举的岳父申公犯了罪,偷偷地逃跑了,有人说申公是畏罪潜逃,还说是伍举偷偷放跑了他的岳父。伍举听到这些传言,很害怕,因此也躲到邻近的郑国去,正准备从郑国逃到晋国。在郑国都城郊外,伍举恰好遇上了途经郑国的好友声子。好友相遇,两人异常高兴,伍举便把黄荆树条铺在地上当坐垫,他们坐在上面一边吃东西,一边谈论如何回到楚国的事。后世遂以“椒举班荆,班荆道故,班荆道旧,班荆椒举”等词形容朋友途中相遇,不拘礼节而畅叙旧情,借以表达思乡爱国及与朋友的深厚交情。伍举因被冤而远离楚国,但他思念故国。声子很同情朋友的遭遇,便抵达楚都,向楚令尹子木申述伍举的不白之冤。子木听说后,马上要求伍举归楚,并官复原职。伍举很感谢朋友的相助,历史上也就流传下来这一则美丽的成语故事。
“班荆道故”的成语典故在古今典籍中引用颇多,《宋书陶潜传》:“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逐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共父之人哉。”蔡东潘:《前汉演义第二十三回》:“适有一美貌丈夫,前来投谒……即有人入报魏无知,无知便出营迎入。班荆道故,相得益欢,且为陈平设宴接风。”另见李存葆:《伏虎草堂主人》:“一次邂逅相逢,一次班荆道故,竟使一位艺术殉道者在冥冥里忽闻天籁,于混沌中顿悟禅机。”
班荆道故:班:铺开;荆:黄荆,一种落叶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地,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解释: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例句:一次邂逅相逢,一次~,竟使一位艺术殉道者在冥冥里忽闻天籁,于混沌中顿悟禅机。”(李存葆《伏虎草堂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