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奕论指的是什么?
下棋已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乐此不疲的一项业余爱好。既要对弈,就必有胜负。赢棋的奥 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而研究这类问题的学问就是博弈论,又叫对策论。
博弈论是 20世纪2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由冯诺伊曼等人的研究开始,最先被用于考虑经济问题和军事问题,之后也被用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下面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看 博弈论是如何考虑问题的。
例如,两人轮流在国际象棋棋盘的空格内放入 “相”棋,一方为黑棋,一方为白棋。当任何一方放 “相”棋时,要保证不被对方已放入的“相”吃掉,谁先无法放棋子谁为输者。问谁为输者? (国际象棋棋盘为8×8格的方形棋盘,“相”的走法为斜飞,格数不限)
答案是先走棋者输。具体策略是:后走者以棋盘的一条竖直平分线为对称轴,将 “相”放在对方棋子的对称位置。这种策略对后走棋者来说是必胜策略。因为先走者走棋后,按策略,后走者总可以走棋,而且因为“相”的斜飞规则,后走者的棋不可能吃先走者的棋,同时也不可能被先走者的棋吃掉。这样按策略走下去,先走者必输无疑。
参考资料:http://www.no8ms.bj.cn/czlt/Article/xkzb/math/200508/1495.html
《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齐王要田忌和他赛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来赛;并规定,每有一匹马来比赛;并约定,每有一匹马取胜可获千两黄金,每有一匹马落后要付千两黄金。
当时,齐王的每一等次的马比田忌同样等次的马都要强,因而,如果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下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则田忌要输三次,因而要输黄金三千两。但是结果,田忌没有输,反而赢了一千两黄金。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赛马之前,田忌的谋士孙膑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因而田忌不仅没有输掉黄金三千两,还赢了黄金一千两。
这个故事与上一段老鼠逃跑的策略问题都表明,在有双方参加的竞赛或斗争中,策略是很重要的。采用的策略适当,就有可能在似乎一定会失败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结果。
研究这种竞赛策略的数学分支,叫作博奕论,也叫对策论;它是运筹学中的一部分内容。
参考资料:论数学
是指非合作状况下的运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