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其人?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蒋介石为何领养戴季陶之子,其中又有原因。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戴季陶、蒋介石等遭到通缉,被迫亡命日本。在此期间,戴与一个日本女子同居,生了一个儿子。1916年袁世凯死后,政局发生变化,革命党人纷纷回国,戴、蒋也回到国内。1919年,与戴同居的日本女子带了4岁的儿子来到上海投奔戴。陈志坚说,戴妻钮有恒是大家出身,精明能干,也以“河东狮”著称,戴季陶素来惧内,一见日本女子来了,生怕钮有恒知道,家庭就要闹得天翻地覆,不堪收拾。出于无奈,他拿出了一笔现金,婉言说服日本女子回国,但女方不愿意把儿子带走。戴季陶知道,儿子留在自己身边,还是迟早要被钮氏发觉,但一时又苦于无安置之计。此时,蒋介石也常来上海,当他得悉戴季陶正为此事十分为难,便欣然说:“我只有毛氏生的儿子经国,你如愿意的话,就把你的这个儿子送给我,我带到乡下交与姚氏抚养,就算是她生的。”蒋介石此言,正是戴季陶求之不得之事,他当即称谢照办了。当时蒋母王氏还在。蒋介石把这个儿子带到家中,与母亲和妻妾说明原委,商定对外只说是姚氏生的,取名纬国,小名建镐。王氏婆媳对有些至亲和生活在一起的陈志坚并不隐讳内情,只要求他们心照不宣,所以长期以来,外界多不知底细,纬国当时年幼,自然无从得知真相。纬国相貌漂亮,天真活泼,蒋介石对他十分钟爱,每从外地回家,一见纬国就连唤“囝囝”。抱着亲吻,外出游玩时常让他骑在项颈上。早年,蒋介石对两个儿子曾有“经儿可教”、“纬儿可爱”的评语,并记之日记,真可谓“知其子者莫如其父”了。

蒋纬国,生于1916年10月6日,早年就读于上海东吴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 文学院政治学系,1936年冬以步兵少尉派赴德国学习军事,毕业于慕尼黑军校。1939年二战爆发后转赴美国在陆海军航空队和装甲兵训练中心接受军训。1940年11月回国从军参加抗日。1949年到台湾后历任装甲兵司令、战争学院院长、三军大学校长、联勤总司令、国防参谋本部联训部上将主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1993年任总统府资政。

蒋纬国晚年与李登辉台独路线格格不入,并因此而受排挤,所住房屋被拆除,成为“无壳的蜗牛”;总统府资政身份被取消,自嘲为“无业游民”……1997年9月22日病逝台北。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出生于浙江奉化,1916年入溪口镇武岭学校,1921年就读奉化县新成立的龙津小学,同年蒋介石将他带到上海。1924年,进入上海浦东中学,次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时年15岁的蒋经国曾四度参加示威游行,并被推举为领队,也因此被学校退学处分。

蒋经国只好转往父亲所在的广州,原希望加入国民革命军,但蒋介石未同意,将他送到吴稚晖在北京所办的外语补习学校就读。未几,蒋经国又参加北京学生反军阀的示威游行被捕,此番虽未遭学校开除,但他决定前往莫斯科中山(孙逸仙)大学留学,1925年10月自上海出发经海参崴、西伯利亚,11月抵达莫斯科。

启用台湾人

蒋经国组阁之后,开始高喊「启用台籍人士,提拔青年才俊。」在中央政府启用徐庆钟、林金生、高玉树、连震东、李连春、李登辉,在党内有中央党部秘书处主任陈水逢、社工会主任邱创焕,地方首长有台湾省主席谢东闵,台北市长张丰绪、基隆市长陈正雄、桃园县长吴伯雄、花莲县长黄镜峰等。

1975年,蒋经国就任国民党主席,随着内外危机更加紧迫,人事的笼络政策也更加积极起来,被启用的台湾人也越多。国民党中常委由20人增为22人,其中台湾人由3人增为5人;中央委员由98人增为128人,台湾人由7人变成23人。中央政府有行政院副院长徐庆钟、内政部长张丰绪、交通部长林金生、政务委员李登辉、高玉树、邱创焕、司法院长戴炎辉、监察院副院长周百炼、台湾省主席谢东闵。地方首长有台北市长林洋港、基隆市长陈正雄、桃园县长翁钤、高雄市长王玉云。

在中央及地方被启用的台湾人不在少数,其中受到蒋经国特别垂青的有谢东闵、邱创焕、张丰绪(前屏东县长张山钟之子)、李登辉、林洋港、蔡鸿文(台湾省议会议长)、连战(连震东之子)、施启扬、吴伯雄(前桃园县长吴鸿麟之子)、黄镜峰(省粮食局长)、王玉云、张建邦(淡江文理学院院长)、陈守山(陆军中将,政战学校校长,后晋升台湾人第一位上将)、郭婉容(立法院长倪文亚之妻)、林钰祥(省议会秘书长林清辉之子)。

李焕大量征选并训练台籍干部,台湾人除得以进入中央政界外,在党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1976年国民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台籍中常委9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一。然而外省籍人士一直掌握国防、外交、经济、财政等重要部会,相较之下,台湾人所出掌的部会分量尚轻,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不过,虽说安抚性质超过重用程度,但与蒋介石时代相较,也算是一种改善。此一本土化的政策,在1977年的中坜事件(见第七单元),投入了一个变量。

经国先生

民进党曾于1995年6月就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三人,何者对台湾贡献最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蒋经国比率最高。此时正是李登辉访美成功,声望正隆之际,但不分政党、省籍、国家认同(自认台湾人或中国人)等区别的情况下,蒋经国依然获得最多肯定。民进党的解读是近年来政治自由化及外来政权本土化尚未深入人心的关系。但如果将蒋经国的统治时期做一个整体的回顾,并且将1950年代「特务头子」的印象加以忘却,可以发现蒋经国晚年没有安排蒋家人继承权力,及本土化的方向,与日后民主化、本土化成为潮流的今天来看,或许正是他获得肯定的所在。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