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白居易的乐府诗为“新乐府”?
“新乐府”这一名称是白居易提出来的,《乐府诗集》之中最后一类标名是“新乐府辞”。所说的新乐府,就是一种利用新题来写时事的乐府诗。建安时期诗人有很多借古代题者写时事。杜甫“即事名篇”也是所有新题都用来写时事。白居易就自创新题也全写时事,所以又名“新题乐府”。还有一点,新乐府并不用是否人乐来作为衡量标准,因此加上“新”字。且从音乐上来讲,是自有乐府之名,可从自文学角度来讲,又是所谓真正的乐府,这体现了汉朝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在先秦时期,诗都是配合乐曲吟唱的歌辞(词),所以诗即是歌。从其意
义来命名,称为诗;从其声音来命名,称为歌。 不配合音乐而清唱的, 称为“徒歌”,或曰“但歌”。汉武帝建置乐府以后,合乐吟唱的诗称为“乐府歌辞”,或曰“曲辞”。后世简称“乐府”。从此以后,“诗”成为一种不配合音乐的文学形式的名词,与“歌”或“乐府”分了家。
魏晋以后,诗人主要是作诗,也为乐曲配词,到了唐代,古代的乐曲早已失传,或者不流行了,诗人们虽然仍用乐府旧题目作歌词,事实上已不能吟唱。这时候,“乐府” 几乎已成为一种诗体的名词, 与音乐无关,于是就出现了“乐府诗”这个名称。初唐诗人所作“饮马长城窟”、“东门行”、“燕歌行”等等,都是沿用古代乐府题目(曲名)拟作的歌辞,事实上是乐府诗。而不是乐府,因为它们都无乐谱可唱。
盛唐诗人运用乐府诗体,写了许多反映新的社会现实的诗,但他们不用乐府旧题,而自己创造新的题目,例如杜哺的“兵车行”、“丽人行”和“三吏”“三别”等,这一类的诗,称为“新题乐府”。后来,白居易就简化为“新乐府”。新乐府也还是一种诗体,而不是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