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工艺品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珐琅,它是哪出产的?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景泰蓝又名珐琅,起源于元朝时的古老京都,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因其釉料颜色主要以蓝色(孔雀蓝和宝石蓝)为主,古称为景泰蓝。

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的特种工艺品之一,也叫铜胎掐丝珐琅,产于北京。一说早在唐代就有此种工艺制作,一说据故宫博物院最早的存品系创于明宣德年间,至明景泰年间才广泛流行。

景泰蓝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釉最为出色,习惯称为"景泰蓝"。明、清时制作就很精巧,产品远销国外。制作工序分打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其中最复杂细致的是掐丝和点蓝的技艺。建国后,主要产品除生产传统的炉、鼎、壶、立体兽、烛台、六瓣瓶、梅瓶、海棠瓶外,且密切结合实用和旅游事业,设计、制作了各式瓶、罐、盘、碗、烟具、灯具、文具、茶具、壁挂、桌、凳、屏风、奖杯等。造型新颖美观,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此外,在充分发挥掐丝工艺特长的基础匕,又吸收了国画勾线、烘染等手法,使图案更为生动。釉色由三十多忡增加到八十多种,创造了珊瑚红、大红、豆绿、乳白、湖蓝、金星、孔雀绿等釉色,使景泰蓝了艺更加光彩夺目。著名艺人有李庆禄、石万才、汪宝诚、陆玉岗、金世权等。

景泰蓝又名珐琅,起源于元朝时的古老京都,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因其釉料颜色主要以蓝色(孔雀蓝和宝石蓝)为主,古称为景泰蓝。

景泰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历经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历史变革中,勤劳智慧的工匠艺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景泰蓝文化。他们用简单的工具锤击紫铜板制成胎型、手工掰丝掐成花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用小铲填充各种彩色釉料、用炉火将釉料烧结在掐好丝的铜胎上、用脚踏带动轮轴转动并手持沙石木炭磨光,在散布在京都和郊外的众多的工艺作房里,制胎、掐丝、点蓝、磨光,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景泰蓝的灿烂历史文化。旧时的景泰蓝艺术品专供皇宫贵族享用、她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昔日的皇室圣地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里,游人还可以看到那时的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景泰蓝艺术珍品,现今民间亦流传着一些的元、明、清朝代时的景泰蓝珍品。

一件明朝的景泰蓝物件和现今生产的景泰蓝产品相比,用我们现在的质量标准来看,她的差别较为明显,当今的景泰蓝在丝工、蓝工、磨工、外表、润色、铜活、沙眼、工的粗细程度都比前者有明显的改善。因为现在的生产条件远比五百年前的古代要好上许多倍。明亮宽敞的车间里清洁的卫生环境使室内的灰尘大大减少,点兰工序不被灰尘所困扰。使沙眼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从而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现今的景泰蓝仍是手工制作,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以及镀金等复杂工艺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的发展历经了时代的变迁,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品种包括景泰蓝和花丝景泰蓝两大类。其中景泰蓝产品又分为金地景泰蓝和蓝地景泰蓝两大部分。花丝景泰蓝又分为金地花丝、银地花丝和蓝地花丝景泰蓝三大部分,同时花丝景泰蓝里还包括金地泡丝、银地泡丝产品。景泰蓝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已经成为家居生活中不可却少的装饰品和长久不衰的工艺品。

景泰蓝与雕漆、玉器、象牙被称为北京工艺品的四大名旦,她是工艺美术世界里一棵璀灿的明珠。景泰蓝以其悠久的历史、典雅优美的造型、鲜艳夺目的色彩、华丽多姿的图案、繁多的品种造型、富丽堂皇和精美华贵的视觉感受以及全部为手工完成的、凝结着制作者聪明才智的工艺美术品为北京所特有。是非常适合于作为家居生活的装饰品和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以及用于表彰和奖励的奖品和纪念品。本网站笔者为之赞叹的亦正是她那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我们愿为景泰蓝那所特有的古老艺术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