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传奇人物加里波第简介?
勇创奇迹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1807年~1882年)
意大利民族独立运动领袖,人民英雄,军事家。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古老城镇尼斯的一个水手家庭。1833年加入青年意大利党。1834年在热那亚参加萨伏依起义,失败后经法国逃亡南美洲,被意大利缺席判处死刑。
加里波第于1836年到达南美洲的巴西,参加了巴西南部共和主义者的起义;里奥格兰德共和国建立后,奉命组建并担任共和国海军司令。曾率军屡挫巴西帝国政府军,显示了他惊人的胆略和军事才能。1841年离开巴西到乌拉圭,参加维护该国独立的战争。他率领意大利军团,驰骋疆场,身经百战,历时达7年之久,受到乌拉圭政府和人民的赞扬。
1848年4月,加里波第率意大利军团返回祖国意大利,参加反对奥地利的独立战争,率军在阿尔卑斯山区开展游击战。1849年2月,成为新建的罗马共和国的领袖之一,并领导了共和国反对干涉军的罗马城保卫战。保卫战失败后,率领 4000骑兵支援威尼斯革命,与奥法联军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他再次被迫流亡国外,先在美国纽约一家蜡烛厂当工人,后又到一艘商船上当船长。
1859年奥意法战争爆发后,应撒丁首相加富尔的请求,他又回到祖国组织志愿军团对奥作战,连战告捷,解放了伦巴第大片领土。1860年5月,他组织“千人志愿军”远征西西里,在马尔萨拉港登陆后,一举攻克巴勒莫城,解放了西西里岛。8月,又率3600名志愿军强渡墨西拿海峡,登上意大利半岛,占领萨莱诺,征服了那不勒斯。随即与萨优依王朝妥协,将解放的土地合并于撒丁王国,使意大利基本得到了统一。
1866年,他再率志愿军参加奥意战争,通过这次战争使威尼斯并入了意大利。1867年,领兵进攻教皇统治下的罗马,未获成功。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同儿子一起率志愿人员援助法国共和政府。曾热烈祝贺 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并缺席当选为国民自卫军总司令。1874年当选为意大利国会议员, 1876年引退,定居卡普雷拉岛, 1882年6月2日逝世,终年75岁。
加里波第毕生为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也为许多国家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他是一个“创造了奇迹”而有古代风姿的英雄;列宁称他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者。
参考资料:http://221.208.174.58:888/sourced/10/03/02/14/01/36072.htm
1914年8月3日,由自由党安东尼奥萨兰德拉领导的意大利政府宣告其中立立场。他说,奥匈帝国在开战前没有同意大利协商,这已经明显地违反了三国同盟条约,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立场。萨拉热窝暗杀事件之后,维也纳已经让柏林了解了自己的一切动向、一切打算,但罗马却对此毫无知觉。也许这是无法避免的。奥地利和意大利长久以来存有芥蒂,甚至几十年来相互憎恶。1814年在维也纳大会上,梅特涅曾宣布意大利不存在,这只不过是一个“带有地理意义的言论”,而加里波第在1848年曾命令从罗马撤回的手下人,只要见到令人憎恶的奥地利“白衬衫”就开枪。更有甚者,最近意大利对奥匈帝国的劲敌塞尔维亚表现出友好的姿态。
意大利自由党政府及其反对党,包括天主教徒及共产党,以及意大利大部分民众都表示赞成通过谈判保持中立。但也有一些人在为战争煽风点火,他们敦促政府利用战争这一契机结束意大利复兴运动,通过占领仍在奥地利统治下的领土,获得意大利的统一。这些人包括民族主义者、领土收复主义者(从隶属奥地利的意大利领土被流放到意大利的政治极端主义者,如特伦蒂诺和韦内齐亚朱莉娅)以及与社会民主党有牵连的工会运动成员。工会一名主要成员菲利普科里多尼以志愿者的身份签名,并在一次进攻“弗兰施阵地”时战死。在218名效仿其行为的工会会员中,有70人在行动中被杀。那些赞成战争的活跃的知识分子们,发表评论文章,并积极参与由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发起的未来主义者运动,其中有一名充满智慧的年轻的意大利记者,日报《前进》(Avanti)主编贝尼托墨索里尼出乎意料地与干涉主义者站在一起,他与第二国际大会所做出的保持中立的态度背道而驰,并拒绝以其过去和平主义者的身份而战斗,他出版了日报《意大利人民》(IL Popolod’ Italia)并立刻获得成功,使他后来成为法西斯主义运动的领导者。
此外,干涉主义者从一开始就卷入了战争。1914年8月,意大利英雄的侄子佩皮诺加里波第成立了“意大利军团”,4000名年轻的自愿者报名参加。他们前往法国,参加对德国人的阿尔贡战役,加里波第的两个孩子,布鲁诺和科斯坦特在法国的战斗中献出生命。
萨兰德拉政府利用强有力的政治上的机会主义来控制愈演愈烈的民族主义者的示威,并对奥匈帝国表示出谨慎的态度,使维也纳相信,意大利想与三国协约(俄国、法国和英国)相互谅解,但如果维也纳归还奥地利曾占领的意大利地区,也可以使其置身事外,这些地区包括:特伦特省、乌迪内省、戈里齐亚省(弗留利地区)、的里雅斯特省、波拉省和里耶卡省(威尼斯—朱利亚地区)。但维也纳的回答坚决而蛮横:“这些事情别想,我们永远也不会归还的。”
此时,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意大利一直对三国协约做出的友好、协作态度了。1915年4月26日,英国和意大利外交大臣秘密签订了伦敦协定。作为对5月末参战的交换条件,罗马将获得一系列回报,包括从奥地利那里收复的领土,再加上奥地利南蒂罗尔州至布伦纳山口,亚德里亚海盆的伊斯特拉半岛,阿尔巴尼亚的达尔马提亚地区,发罗拉(如果能取得胜利),还有德国在非洲的几个殖民地区。
伦敦协定签署之时,便标志着意大利匆忙参战。1915年5月3日,意大利政府公开反对三国同盟。5月5日,是1860年加里波第获得西西里王国的纪念日,在这一天,意大利当时最著名的诗人加里布埃勒丹农齐奥在热那亚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演说中,他鼓励维克托埃马纽埃尔三世向奥匈帝国宣战。在热那亚和意大利其他城市,人们举行游行,支持诗人的煽动性演说。5月24日,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步兵越过边境标志皮亚韦河。皇家部队指挥官是拉法埃莱卡多尔纳将军的儿子路易吉,拉法埃莱曾于1870年率领阻击兵保卫罗马,抗击教皇皮乌斯九世的瑞典部队。
不幸的是,意大利对于加入这场已经证明是充满血腥气的夺命的战争远远没有做好准备。150万名应召入伍的士兵没有装备好,意大利部队只有几门大炮,仅够装备2个团的机关枪,根本没有手榴弹,甚至连步枪(91型)也很短缺,这些武器大多数都是1870年生产的。很多军官不得不自己花钱购买手枪。就连头盔也很短缺,要由法国来提供,上面印有字母RF(意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士兵既无炸药,也无钳子,只好用园艺剪刀来切割铁丝网。
以加里波第名义参战的志愿者
1915—1918
虽然士兵们是被应征入伍的,但这些问题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士气,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战斗。意大利前线从阿尔卑斯山脉的特赖登泰(特伦特位于中心)一直延伸到卡尼克(戈里齐亚是中心),战线长达435英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具挑战性的战线。第一场残酷的战斗在卡索打响,这是一块布满岩石、峡谷、山洞的干旱地区,的里雅斯特上方有很多军事要塞。虽然大部分属意大利的城市,但这里也是奥匈帝国的主要军事要塞。从1915年6月至11月,在伊索左展开了4场战斗,敌人采用了用于其他战场的战术:从正面进攻,这使大量的意大利士兵死在奥军的机关枪扫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