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 设备管理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经济效益。体制运作不规范、对设备资产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维修体系落后、经常性重复配置和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是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落后的根本原因。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从社会和企业两个层面寻求解决设备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施工企业 设备管理 体制 组织机构
在建立市场经济,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过程中,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的观念并未受新的企业制度的洗礼而改变,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从系统管理和企业效益的高度看待设备管理工作,对于设备资产管理、前期管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润滑管理、故障与状态检测、备件管理等日常业务中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极大地制约了新的企业制度的落实和设备效能的发挥,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1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体制
1)缺乏健全的企业管理机制。比如企业内部存在委外修理和自已维修并存的维修态势,既不利于维修人员的培养,甚至造成高级维修人员的流失,又不能够形成上乘的委外维修机制,造成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先由企业内部人员维修,不能奏效才交付社会维修,势必拖延了维修时间,影响工程进度。
2)企业设备管理始终处于第二层次管理工作,无法摆脱部门管理的被动局面,使得企业管理深层次的改革工作可单独作为问题提出,但却不能单独解决。
1.2 设备组织机构
1)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受到工程、安质和计财等部门的指示和工作指导,易与其它部门产生矛盾和冲突。
2)执行型组织机构的形式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行的组织机构明确规定了每类机械管理人员的职责及奖惩制度。人员仅能发挥与职责相关的机械管理能力,员工各自对自已的领导负责,员工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单一的工作内容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发挥及全面的发展。
3)建筑企业的适应能力差。因设备投入成本高、产值大,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在复杂的工作任务面前,企业配置往往捉襟见肘,库存设备闲置,工程需求设备急缺。
1.3 设备资产作用和地位
1)建筑企业侧重以设备的正常运转为主线的功能属性,而忽视了通过对设备资源的整合、对设备资产作用认识以促管理、运营,从而产生出较大的经济效益的经济属性。
2)对设备管理缺乏正确定位。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通常能够感受到工期的压力,只要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大家便相安无事;一旦设备出现了故障,影响了生产,则责备和抱怨设备管理人员,设备修好投入正常运转,大家似乎马上忘记了设备曾经出现过故障。设备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很少有企业进行过有关设备管理的战略思考和策划设计,使设备管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