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话首饰 ?
.温话首饰
首饰是一种古老的装饰工艺品。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首饰是距今一万八千年之前的山顶洞人的原始项链。这种项链是用穿孔的兽牙、兽骨和贝壳组成的。伴随着服装的形成和演化,首饰作为服装整体的一个组成的部分,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据史料记载,自殷商以来,人们的衣带上开始有玉佩出现,头上开始佩戴骨笄(骨笄为发簪的一种)。秦汰时期,由于烧制琉璃工艺已趋成熟(烧制琉璃工艺至春秋战国时期已成熟),所以这时妇女们的各种首饰多用琉璃烧制而成。<<魏略>>中曾有记载:“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绀、缥、红、紫十种琉璃;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朝政通达,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中外文化交流繁荣,诗、文、书、画、音乐等普遍发展,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艺术流派互相争艳。首饰也为之华丽而开放。从贵妇到小家碧玉,均讲究其发展和面部的装饰打扮。有形态各异的步摇、碧玉项链,光润晶莹的串珠等,绚烂多彩,瑰丽璀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做工精美的发钗,均仿造一些喜庆吉祥的生物形象,如凤凰、麒麟、孔雀、鱼、蟹、莲花、保箱花、牡丹花、菊花、石榴花等等,和当时服装的图案一样,讲究造型的齐全和圆满,其神韵和色彩的刻划逼真至极,呼之欲出。明清时期,妇女首饰一改唐代雍容华贵的风格,着意追求首饰与服装的和谐统一与搭配成套,更讲究以首饰来陪衬服装。所以这个时期的首饰款样较为明快而简洁。
20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饰也逐渐由只注重头部而发展为身体其它部位的配套装饰,出现了胸花、别针、带环及一些挂件装饰品,而且讲究其整体与统一的装饰风格。九十年代,由于政治上的改革开放,科学、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驾齐驱,现代艺术思潮的空前活跃,人们的服饰行为产生了新的观念,首饰的选择以能达到散发大自然气息、瑰丽高雅和较为夸张等为主要目的。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特别是女性)都有佩戴首饰的爱好。但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文化等状况不同,对于首饰的审美要求、价值等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大相径庭了。
在古时候,首饰的佩戴,其意义主要是为了保护自我。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为了乞求生存,制作了一些具有防身作用的护饰物,如铁镯、皮环、骨环。以此来保护四肢不受有害植物的侵刺,同时也为了免遭外族敌人的伤害。非洲巴苏陀部落里的卡斐尔人、巴西的印第安人,他们在腿上、胳膊上套着一动就会响的金属镯子。当聚集在一起劳动时,这些镯子便会发出有规律的响声。使用这类饰物,则完全是从实用意义出发的。
在我国封建时代,首饰是用来显示官位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国清代文武官史朝冠的顶珠。按礼制规定:朝冠分一至九。一品,中饰东珠,上衔红宝石;二品,中饰小红宝石,上衔镂花珊瑚……;八品,镂花阴文,金顶无饰;九品,镂花阳文,金顶。
有的地方或民族,常把首饰作为驱邪避祸、祈神隆福和护身的寄托,给它涂抹上层层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二千年来,西方广泛流行戴耶稣十字架项链。在我国首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著名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就为我们描述了主人公贾宝玉戴有一块篆刻着“莫生莫忘,仙寿恒昌”的通灵宝石,被贾母等一干人视作宝玉的生命之所系。在旧社会,我们城乡亦甚流传“百家锁”之类玩意,由家长向九十九户人家各讨些微钱币,数目不计,关键为索求一个婚氏,连同本姓凑足百家,用集资买一条带链条的小银锁,把它挂在胸前,使得判官、无常夺不走孩子的魂以保长命百岁。这是由于当时儿童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尤其婴幼儿死亡率常高达20%以上。人们不能理解和无力抗拒,而采取的愚昧荒唐之举。而今,随着社会文化、科学、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用首饰当护身符的人已经越来越罕见了。
古往今来,不少青年男女相爱之时,常有用首饰作为信物的。物不在轻重,价不论高低,而寄情缅怀意义深刻。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和他的妻子就保存了一对世上最珍贵的铜戒指。那是1895年列宁25岁的时候,被沙皇逐放到西伯利亚的寿山斯克村服苦役,执着爱恋他的、俊美而聪慧的姑娘克鲁普斯卡娅也赶到这里,在一直风雪严寒的冬天夜晚,他们举行了婚礼,被流放的政治犯都来向他们祝贺。这其中有一个工人,还特意做了一对铜戒指,送给了新婚夫妇。她们高兴极了,一直把这件不平常的礼物珍藏在身边。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金质戒指千百倍。
恰当的首饰不仅能够点缀和美化生活,而且还能对健康有所帮助哩!最近,日本学者根据中医经络学的原理,利用磁场可对人体组织产生作用的性质研制成功了一种“磁疗项链”,它可促进代射、循环、舒筋、活血,对于目前尚未特效治疗的漏肩风(肩周炎)、颈椎病等肩酸颈痛的病人,还疗效颇佳。又比如美国阿肯色大学的辛农逊博士,根据铜具有良好消炎作用,其中离子可透过皮肤被人体吸收的特点,就研制成功一种医用的镯头,对患者的四肢骨骼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人,还能及时的补偿血液中损耗的铜离子,从而能够改善症状,促进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