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一下原住民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提起台湾的原住民,人们自然会想到高山族。其实高山族这个概念,只是一个不太确切的概念。

关于台湾原住民民族的名称,明代及明代以前的文献,多以“番”、“夷”冠之;清初出现了“平埔番”、“高山番”的名称,同时也有“土著”这样的名称,并以其与大社会接触的多寡、是否接受当时政府的管辖,还区分为“熟番”、“生番”、“野番”。倭寇及后来的日本侵略者则称之为“高砂族”。今天“高山族”这个名称是抗战胜利后使用的。

其实高山族同胞自己并不这样称呼,近年来,他们提倡用“原住民”来替代其他称呼。而且他们有不同的居住地区、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特征,是由数个不同的族群组成的。

现在根据不同的民族特点把高山族分为九个习俗与语言不相同的族群: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卑南人、鲁凯人、曹人。赛夏人、雅美人。“或处平原,或依山麓,或近滨海,亦有山居者。其俗尚、语音互有异同。相传番种各别。”(见朱景刘〈海东札记〉)他们大多住在台湾中部山区和东部纵谷平原,另外还有开发较早住在台湾北部沿海和西部平原的平埔人,也就是清初所谓的“熟番”。

对高山族人的外貌特征的描述在许多史书上都有记载,如康熙〈请罗县志风俗志〉中说高山族“丑怪髹黑”。朱景英州〈海东札记〉卷四说:“番状貌无甚怪异,惟两目拗深,向人瞪视。高颧阔口,绀肤赤足,一望而识别种也。”就像古代对台湾人的称呼一样,这些描述也体现了种族歧视。

“实际上台湾高山族与大陆有关民族相似。皮肤为淡褐色,其组织密厚、坚韧,手足常涂鹿脂,使之坚厚,不怕藤刺,裸体跣脚,其脚入茅茨竹中皆不伤,脚踏破砾亦不痛。头发为黑色直发、稍密,且柔软,须粗少髯。颧骨高,鄂部稍尖。鼻很低洼,鼻梁高。耳大,穿孔戴耳饰。口中等,为亚细亚厚唇。肢手细长,第二指、第四指稍短,趾部非常发达。身材中等,体格健壮,筋骨硬健,胴部短。”(见刘如仲、苗学孟《清代台湾高山族社会生活》)

高山族有自己民族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与古代越人语言一样,高山族语言也是多音节的粘着语,不同汉族一字一音的孤立语。但高山族各地区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形态上有较大差别,大体上可分为“泰雅”、“曹”、“排湾”三大语群。但高山族却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

参考资料:http://www2.tku.edu.tw/~tahx/shows/tas/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