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社会的“即”与“离”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大学与社会的“即”与“离”

赵俊芳在《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全球化及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大学要实现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键的环节是处理好大学与社会间“即”与“离”的关系。“即”指大学与社会的密切关联;“离”指大学的发展要遵循自身的规律,与社会保持相对距离,对来自外部的控制保持相对独立。在大学发展史上,任何脱离社会的举动,都可能使大学发展置于危险的境地。作为社会的中心结构,大学教育之良窳足以影响乃至决定一个社会文化与经济的盛衰。大学与社会间的“离”既表现为组织机构、学术行政管理上的相对距离,更表现为思想、理智活动的独立。伴随社会对大学需求的不断增加,探寻纯知识的目标在大学变得越来越模糊,追逐金钱、强调训练、突出应用使大学变得浅薄世俗,大学在“社会机器”的高速运转中,在“效率”和“效益”的呼声中,功利主义膨胀,似汪洋商海中的一叶“孤舟”。大学的社会化绝非大学的政治化、产业化、庸俗化、商业化,“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流行什么就迎合什么”。“不受妨碍地追求真理”是大学组织进行学术活动普遍遵循的原则,它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经验基础。所以,大学即需与社会共生共进,又要与社会保持一定张力。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