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提出“性恶论”?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荀子

荀子「性恶论」

〈性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者,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顺是,故淫乱生而理义文理亡焉。然从(纵)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於争夺,合於犯分乱理而归於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後出於辞让,合於文哩,而归於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说明人顺纵情性必流於恶,这是以行为之恶反映人性之恶,是说性容易流於恶,但非性本恶。又提出把人性导於善,要用两个方法,即「师法之化,礼义之导」,说明了後天人为教育的重要。

性的实质内容以天生的物质欲求为主,包括感官的本能丶生理的欲望丶心理的情绪等。而事实上,荀子亦正是把「性」丶「情」丶「欲」三者看做是同质同层的。此只见人之所以为动物的自然生命徵象,而不能见到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价值的内涵。只有实然的生物生命的活动,而没有应然的道德价值的取向。

因此,性的实质内容并不包括所有天赋的禀赋,而只以人天生的物质欲求为主。也就是人生而具有的本能,人与其他动物所同具的性质。荀子所见到的人性,只是这一层生物生理的自然生命,没有道德理性,没有善的根。如果顺其生物生命的活动而不加以引导节制,则「性恶」便是很自然的结论。

~~~~~~~~~~~~~~~~~~~~~~~~~~~~~~~~~~~~~~~~~~~~~~~~~~~~~~~~~~~~~~~~~~~~~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