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是寒冷引起的疾病,冬季发病率较高,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常见。主要原因与保暖差、喂养不足和生后1周内患各种疾病。发病以生后3~4天多见,表现为不吃、不哭、皮肤发硬、水肿,好发生在双下肢、臀部、面颊,重的延伸到全身。皮肤颜色潮红如熟虾。体温在35℃以下。严重时尿少,呼吸困难,肺出血,常抢救无效而死亡。
此病预后不好,应注重预防。首先,要做好孕期保健,预防早产、低体重儿和产伤的发生。其次,在寒冷地区要做好临产前母子保暖防寒的工作。除产房暖和外,还应事先把婴儿的包被预暖,宝宝出生后立即擦干,迅速包裹好,如新生儿手足发凉,可在包裹外再加暖水袋,但要防止烫伤。实在没有保暖条件时,可将宝宝搂抱在成人怀内,用大人体温温暖宝宝,此外,要注意早开奶,保证足够的热量,及时防治新生儿各种疾病,如肺炎、败血症、腹泻等。
如发现新生儿皮肤发凉变硬,应及时请医生诊治。送医院前和途中都要注意保暖和补充热量。
新生儿皮下脂肪含固体脂肪酸(包括软脂肪酸和硬脂肪酸)多,而液体脂肪酸(油酸)少,在温度显著降低时较易凝固。由于皮下脂肪硬化就容易引起一种新生儿特有的病,这就是新生儿硬肿症,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这种病常常由寒冷刺激引起,也可发生在感染、窒息等疾病中,多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日龄在7天以内者发率高。患儿表现为吃奶不好,哭声小,特别是皮肤发红伴随不同程度的硬肿。
患儿皮肤硬肿程度可分为三度,轻度只表现为皮肤稍硬、稍肿;中度表现为皮肤弹性消失,摸上去像生面团,用手指可压出凹陷;重度则表现为硬橡皮一样,而且皮肤变成紫红色,表面发亮。患儿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肺出血,很快会引起死亡,不可等闲视之。
这个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外环境温度过低,因此创造良好的外环境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措施。当前虽然秋高气爽,但严冬将至,就又是该病的高发期了。为了预防新生儿硬皮症,新生儿所在的居室室温一定要达到要求,注意做好新生儿的保温护理。如果室温低,应当给孩子多盖被子,包裹要严紧,还可用热水袋或热水瓶给孩子保暖。新生儿的这一特殊疾病是典型的护理不周所引起的。过去,因生活水平所限,特别是北京农村冬季采暖有时达不到要求。如今,生活水平都已提高,就是农村的采暖也有了很大改善,因此,只要加强护理,特别是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护理就可以杜绝或减少该病的发生。
参考资料:http://www.puson.com/baby/200512/975_10898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