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环保方针是什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中国21世纪议程》中的能源与环保方针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大气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引起的一系全球性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重大问题,联合国经过两年的筹备和谈判,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和发展首脑会议。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文件;开放签署了《气候变化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21世纪议程》要求各国政府根据本国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做出了履行《21世纪议程》等文件的承诺。
《中国21世纪议程》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环境与发展的总体出发,提出了包括促进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在内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
其中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它包括,要在生产中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尽快发展环保产业,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发开采技术和清洁煤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的计划目标:
(1)近期目标(1994——2000年):重点是针对中国存在的环境与发展的突出的矛盾,采取应急行动,并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打下坚实基础,使中国在保持%左右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使环境质量、生活质量、资源状况不再恶化,并局部有所改善;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也是近期的重点目标。 (2)中期目标(2000——2010年):重点是为改变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而采取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行动:完善适用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经济产业政策、技术体系和社会行为规范。
(3)长期目标(2010年以后):重点是恢复和健全中国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调控能力,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在环境和资源的承受能力之内, 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效、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做出有应的贡献。 《中国21世纪议程》的优先领域包括:
(1)资源与环境保护:资源综合管理与政策;土地、森林、淡水、海洋、矿产等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环境污染控制。
(2)持续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清洁煤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