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武侯祠”的相关内容?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郊,占地56亩,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一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武侯祠建于唐,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写到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它同先主庙、刘备墓相毗连。
武侯祠主体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后在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
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至于为什么会被称为武侯祠,是因为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