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根据阿拉伯著名故事集改编的乐曲名?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乐谱名称: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交响总谱),作品35号

乐曲介绍:

又译《舍赫拉查达交响组曲》, 作于1888年,管弦乐曲。 同年在彼得堡首演。 这一组曲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即《天方夜谭》)。作者在初版总谱上介绍了原作的梗概:古代阿拉伯的苏丹王沙赫里亚尔专横而残酷,他认为女人皆居心叵测而不贞,于是他每天娶一位新娘,次日便处死。机智的少女山鲁佐德(又译“舍赫拉查达”)嫁给这位苏丹王之后,在当夜给苏丹王讲了一个离奇生动的故事。第二天,这个故事正讲到关键之处,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的苏丹王,为了继续听下去,破例没有处死山鲁佐德这位新娘。之后,山鲁佐德又以同样的方式给苏丹王讲了一连串的动听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个夜晚。最后,苏丹王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感化,终于彻底放弃了残酷的念头,决心与山鲁佐德白头偕老。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在最早出版的总谱中,每个乐章均附有标题,标题内容取自《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

第一乐章“海洋与辛巴达的船”;

第二乐章“卡伦德王子的故事”;

第三乐章“王子与公主”;

第四乐章“巴格达的节日,大海,船在耸立着青铜骑士的岩石旁遇难,终曲”。

但在重版时,作者将各乐章的小标题全部删去了。为此作者指出:“我采用这些提示,只是想把听众的想像,引入我自己的想像所遵循的发展轨道,使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地想像更为详细的个别细节。”看来作者后来并不希望本曲具有过于明确的标题内容。前苏联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评论本曲时说道: “在富于造型性、色彩性的组曲中,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充分发挥了他的造型能力与幻想力。在这里起着重要作用的不是情绪的紧张度和戏剧性,而是色彩和装饰的对照性配置,是优美的节奏和出色的表现力。……在这部大规模展开的东方风格的交响组曲中,有着用音响来表现的风光景物、风俗性场面、传奇性故事以及抒情性的插曲。……在色彩合理的配置、动力性的音响(音的积蓄与释放)、拍节的匀称以及诸音乐要素的平衡等方面,《天方夜谭组曲》无疑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中最成功的。” 这里主要介绍交响组曲的第一乐章“海洋与辛巴达的船”。

乐章的序奏为庄严的广板,序奏的第一主题为苏丹王沙赫里亚尔主题,显得威严而冷酷;序奏第二主题为山鲁佐德主题,由优美抒情的小提琴奏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接下来乐章便进入辛巴达的故事氛围之中, 首先呈示出大海主题,其旋律悠长而且带有起伏性,给人以浩瀚、宽广的海洋形象;然后是一组带有东方色彩的上行音,由木管乐器奏出,仿佛辛巴达的小船在大海上轻轻飘行,紧接着由长笛奏出柔和的辛巴达主题。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