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兴亡、彼夫有则是谁的名言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原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里的“天下”即祖国之意,后来人们也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清楚地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之情和责任感。教材取了后一种说法。“匹夫”泛指平民百姓。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也应关注祖国的命运,以为国效力为己任。
顾炎武(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 -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傭。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苏州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垒垒; 他对切韵学 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顾亭林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维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议研究,开一代之新风.
顾亭林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 :"礼仪廉耻是谓四维"
参考资料:||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05/01/aa***********_1306050102325.jpg
清明思想家顾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