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的道理是什么?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古人云: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胡锦涛总书记4日在看望政协委员时提出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荣辱观,推陈出新,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荣耻之一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国家不强大,个人永难强大,就像树苗没有一片广阔的天、没有肥沃的土,永难长成参天大树。爱国就是爱自己,“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祖国,我们贡献给她的越多,我们的生活就越光辉,越广阔。

荣耻之二是,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不管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是孟德斯鸠的“个人利益永远包括在公共利益之中”,都是以服务人民为荣。连大诗人裴多菲都坚信:谁是诗人,谁就得千辛万苦地和人民在一起!

荣耻之三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科学精神的竞争。伽利略说:“我出卖了我的职业,科学行列里就不容许我的存在。”这是献身科学。居里夫人说:“我发现了镭,但不是创造了它,因此它不属于我个人,它是全人类的财产。”这是信奉科学。贝多芬说:“人们不可因为孩子的死亡,就放弃生育。”这是把科学的精神转化为现实的理性生存。

荣耻之四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人起源于劳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高智慧的人类必须超过“春蚕”和“蜡炬”。鲁迅说得好,“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化做会朽的腐草”———只有劳动,才能有益于人民。

荣耻之五是,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诗人泰戈尔生动地描述了社会人应该团结的道理:“果子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注地垂着绿荫。”———只有果、花和叶团结了,才有协调的美丽。

荣耻之六是,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从荀子的“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到苏轼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都说明了诚信是多么重要。

荣耻之七是,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对人民来说,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在一个法治国家,人人都应敬畏法律,视法律为神圣的准则。

荣耻之八是,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俭立名,以侈自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尽管小康近在眼前,我们依旧不能忘了“以俭入奢易,以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

牢记“八荣八耻”,我们的道德准则自然明了。

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货物时代精神的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中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社会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它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八荣八耻”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八荣八耻”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八荣八耻”不仅指明道德建设的方向,也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思想逐渐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八荣八耻”的提出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准绳和依据,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动力。“八荣八耻”促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

同学们在学习“八荣八耻”的过程中提出“入脑,入心,入耳”的原则,以深刻的思考来理解“八荣八耻”的内涵。而我们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先律己,后律人”的态度,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八荣八耻”的内涵体现在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一件事上。作为大学生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宏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新的世纪展现出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面貌。

胡锦涛同志于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亲切看望各位委员,并参加了他们的讨论,第一次提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是: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这“八荣八耻”在当前确实有很强针对性,应该作为每个青少年的信条来奉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风气是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强烈愿望。

“八荣八耻”分清了什么是善恶美丑,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不能好事不香坏事不臭;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它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倡导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赋予了青少年新的人生信条,有利于带动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主席在十届政协会议期间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指明了方向。道德标准,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需要全社会认真落实,如何理解和解说,则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道德观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人生观是属于哲学范畴的,而道德观是属于伦理学和社会学范畴的,但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部分是属于哲学范畴的一部分。因此,我想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其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八荣八耻”首先涉及的就是人生观问题。哲学就是关于人生观的学问。因此,胡锦涛提出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道德观,就是从人生观的高度提出的。换言之,为祖国、为人民而活着,属于高尚道德,是正确的人生观。反之,为自己活着,属于低劣的道德、错误的人生观。前者是光明的,应该大树特树,后者是可耻的,理应受到社会的谴责和良心的责备。这道理比较简单,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做起来是非常难的,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学者,也未必全都做好,功勋盖世的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前功尽弃,也不胜枚举。所以,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文学家,对人生观的讨论,是一直没有休止的。

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探讨人生观的问题,首先是人的自然性决定的。19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说过: 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吃饭、穿衣……,那和游在水中的鱼对它周围的水一无所知又有什么两样呢。 这话的含义很明白,人是具有高级思维的,能够创造劳动工具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级动物,如果人一旦失去了这一属性,将无异于其它动物。

人为谁活着才有意义,是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一个人生下来要由父母供养,吃、穿、住、行都需要物质。而物质的生产是有各行各业的人组成的,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的人发生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关系。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超越这种关系,不可能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否则,他一天都活不下去。人活着不光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寂寞了到街上、公园逛逛是精神需求;苦闷了找朋友谈谈心,找情人说说爱,是寻找感情慰籍,是感情需求;如果遇到灾荒、战乱要由军队保家卫国,呵护自己与亲人的安宁,是一种安全需求。就连出门坐车或与他人发生口角、经济纠纷等,都要求助公安、派出所和法院。可见,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时代繁衍生息的祖国,每时每刻都需要相互依存的人民。每个人都有回报祖国、回报人民的社会义务。所以,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要求人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是国民的基本道德准则,否则就是不道德的。

“八荣八耻”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积中华民族美德而大成的。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儒家的奠基人孔子就提出“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的私欲,恢复周朝的大礼。如果我们先不去考虑他时代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其所包含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的精神应该被提倡。同理,春秋末期,儒家的第二位代表人物孟子提出“于民忧者民亦乐其忧,乐民乐者民亦乐其乐”,多次在文章中阐述了他一贯主张“与民同乐”的思想。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也就要求执政者服务人民。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义”,仁义二字,就是我国封建道德的基础。孟子还认为人皆有廉耻之心,也就是荣辱观。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仁少卿书》中说“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为了继承父志,在遭受酷刑的大耻之后,仍然忍辱负重,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这种为国为民的行为,被传为历史佳话。宋朝伟大的散文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是在倡导爱国爱民的思想。直到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义灭亲”等俗语。这些文化积淀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我国历史上许多爱国英雄和劳动人民实践了的。人们一提起爱国二字,就会自然地联想起岳飞、文天祥等人的名字,更会联想起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的戏剧故事,这就是明证。

“八荣八耻”的道德规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八荣”和“八耻”历来都是两种鲜明对比的人生观。人生观不同,人生观的境界也不同,决定人生的价值不同。这一点,只要拿历史上的先进人物和反动人物略加比较,就可自明,无需赘言。从人生的意义来看,按人对自己行为的觉悟程度,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把人分为四种境界:为自己利益做事的人是自然境界,为功利做事的人是功利境界,为社会做事的人是道德境界,为宇宙做事的人是天地境界。依次排列,天地境界是最高境界。冯教授还认为,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由此看来,能够奉行“八荣”的人,至少是个有贤德的人,即好人,这是做个好人的基本标准。冯教授讲的圣人不是专指孔子,而是为宇宙做事的人。这里的宇宙一词,我理解不是与自然科学中所指的包括在地球外的所有物质,而是指的万物,可以理解为为万事做事的人。即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做事的人,贤人授人以道德,圣人授人知宇宙,即万事万物。照此看来,圣人的境界是最高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党章明文写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党。毛泽东主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江泽明提出的"三个代表"也写进了党章,即代表全国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的科学文化,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境界,是当代最高的境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不仅是基本道德准则,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必须提出的是,在"八荣八耻"中,前两条是基本的基本,如果作到前两条,其它几条就会迎刃而解。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的统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是世界观的核心。

当前,全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教育工作。由于实现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向,资产阶级“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思想对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冲击,有些人的人生观的确产生了动摇,甚至产生了信仰危机,直接危害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也严重阻碍了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不可掉以轻心。首先,要从家庭教育抓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古人云: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是根,其它教育是枝干和叶,根扎得牢,树干则直,树叶则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可见家庭教育根深蒂固之一斑。其次,抓人生观教育要从抓道德教育入手。道德观是人生观的基础,人生观决定道德观。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问,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就是说道德教育要以尊敬父母为起点,然后才能谈到友善待人,报效祖国。处世得是本,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长大了才会成为良民,进而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材。其三,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奏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热点,教育青少年学生正确看待我们的社会,防止和纠正一些偏激的观念。教育学生善待他人,正确对待自我,正确对待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感恩他人和回报他人。引导学生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加强礼仪、礼貌、礼节的指导和示范,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学校养成良好的道德和思想行为,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欢迎,才会顺利地登上就业之路和成功之路的真谛。其四,发挥政府职能,标本兼治,充分发挥法律和舆论的作用,打击犯罪,抑制歪风,净化社会主义环境,在全社会掀起一个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新高潮。

参考资料:北京人文大学 王郁 评论:“八荣八耻”的哲学思考

道理?谁让他是胡锦涛说的呢,想提高人民素质,方便管理呗.

主席说的就是硬道理呗!做不到也要说它有道理啊!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