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要死当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是我国谁的名言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男儿要死当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是我国东汉名将(马援)的名言

“男儿要死当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是我国东汉名将马援的名言

马革尸还-东汉名将马援

马援(前14—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

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赵奢曾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功勋卓著,被赵惠文王赐号为“马服君”,自此,赵奢的后人便以马为姓。汉武帝时,马家从邯郸移居茂凌。马援的曾祖父马通,汉武帝时,因功被封为重合侯,但因为他的兄长马何罗谋反,马通受到牵累,被杀,所以马援的祖父、父亲这两代家境式微,地位不显。马援有三个哥哥,他们是马况、马余、马员。都很有才能。

建武二十年(44年)秋,马援率部凯旋回京。将士中,十之四、五死于瘴疫。光武帝赐给马援一辆兵车,让他上朝与九卿同列。

马援好骑马,也善于鉴别名马。他在交趾时,获得了骆越地方的铜鼓,便把它铸成骏马的模型,回朝后献给皇帝。他在表章中说:“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昔有麒骥,一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近世有西河子舆,亦明相法。子舆传西河仪长孺,长孺传茂陵丁君都,君都传成纪杨子阿。臣援常师事子阿,受相马骨法,考之行事,则有验效。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今欲形之于生马,则骨法难备具,又不可传之于后。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有诏立马于鲁班门外,则更名鲁班门曰金马门。臣谨依仪氏鞘、中帛氏口齿、谢氏唇髻、丁氏身中,备此数家骨相以为法”(《后汉书马援列传》)。马高三尺四寸,围四尺五寸。皇帝下诏,命将此马放在宣德殿下,以作为名马的标准。

马援并不汲汲于功名利禄,他担心的只是自己无功受禄,才德不能称位,因而,总想尽可能多地为国家出力。

马援的部队从交趾回军时,还没到京师,好多老朋友都去迎接他,慰问他。平陵人孟冀也在其中。孟冀以多智著称,他在席间向马援祝贺。马援对他说:“吾望子有善言,反同觽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孟冀回答:“愚不及。”马援又诚恳地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黙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孟冀说:“谅为烈士,当如此矣”(《后汉书马援列传》)。这便是马革裹尸的来历。

参考资料:http://qiyuezhai.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17&ID=202

"男儿要死当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是我国东汉名将(马援)的名言

啊!!!!!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