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员冠服制度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清代官员冠服制度

清代文武百官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品秩差别主要看顶珠(又称“顶子”)的材料、翎枝的种类和“眼数”、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等。

品 秩

文 官

武 官

岁俸

朝冠顶子和补子

补 子图 样

岁 俸

朝冠顶子和补子

补 子图 样

一 品

180两

红宝石帽顶绣仙鹤

从一品正俸81两加支524两

红宝石顶绣麒麟

如:将军、提督

二品

155两

珊瑚顶绣锦鸡

正2品67两加支444两

从2品53两加支324两

珊瑚顶绣狮子

如:副将

三品

130两

蓝宝石顶绣孔雀

39两加支204两

蓝宝石顶绣豹

如:参将(正)、游击(从)

四品

105两

青金石顶绣云雁

27两加支114两

青金石顶绣虎

如:都司

五品

80两

水晶顶绣白鹇

18两加支72两

水晶顶绣熊

如:守备

六品

60两

砗磲顶绣鸳鸯

14两加支35两

砗磲顶绣彪

如:千总

七品

45两

素金顶绣鸂鶒

12两

素金顶绣犀牛

如:把总

八品

40两

阴纹镂花金顶绣鹌鹑

23两

阴纹镂花金顶绣犀牛

如:外委千总

正九品

35两

阴纹镂花金顶绣练雀

阴纹镂花金顶绣海马

如:外委把总

从九品及未入流

31两

阳纹镂花金顶绣练雀

注:

1、以上均为正俸,京官例支双俸。又每正俸一两兼支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俸米再加倍支给。

2、王公百官补服均为石青色,朝服、蟒袍为石青色或蓝色。

3、风宪官(御史)补服绣獬豸。

4、武官又有养廉银,如提督880两,下至把总100两。

冠 制

清代官员戴的官帽又称大帽,有两种:一为冬季所戴,称“暖帽”;一位夏季所戴,名“凉帽”。根据规定,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暖帽多为圆形,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质,也有缎质、呢质、布质,视气候而变,暖帽中间装饰有用红色丝绦编成的帽纬,俗称“红缨”。帽纬之上装有顶珠,按品级而异,无品则无顶。凉帽为圆锥形,用藤、竹、篾席、麦秸等编成,外裹绫罗,颜色多为白色,也有湖色及黄色。凉帽顶上也装有红缨、顶珠,制同暖帽。凡戴官帽,都需在顶珠之下,装一支两寸长的翎管,用来安插翎枝。翎枝分花翎和蓝翎两种。花翎用孔雀翎毛做成,俗称孔雀翎,蓝翎则用鹖羽制作。六品以下用蓝翎,五品以上用花翎。

暖帽和凉帽又有吉朝服冠和吉服冠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冠顶制式的不同。

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型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

朝冠顶子:文一品,顶红宝石;武一品同。文二品,顶珊瑚;武二品同。文三品,顶蓝宝石;武三品同。文四品,顶青金石;武四品同。文五品,顶水晶;武五品同。文六品,顶砗磲;武六品同。文七品,顶素金;武七品同。文八品,阴文镂花金顶;武八品同。文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武九品同。未入流,同文九品,吉服冠顶子:文一品,顶珊瑚;武同。文二品,镂花珊瑚;武同。文三品,蓝宝石;武同。文四品,青金石;武同。文五品,水晶;武同。文六品,砗磲;武同。文七品,素金;武同。文八品,阴文镂花金顶;武八品同。文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武同。未入流,同文九品。皇帝、皇子则特殊,其常服冠与吉服冠皆用红绒结顶。如果清朝官员犯法。在革去官职的同时,必须将帽上的顶珠取下,称革去顶戴,表示已不带官职。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