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什么时候下来?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请问2005年的考试大纲什么时候下来?今年有没有辅导教材?

消息才刚出来呢,国家人事网上还没有出现相关的消息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工作开始

据介绍,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共有103个部门的8400余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

由中组部、人事部制定的招考工作实施方案规定,本次招考报名时间为2004年10月16日--26日。2004年11月27日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举行公共科目的笔试。面试工作将于2005年2月底以前完成。整个招考工作计划于2005年4月30日前结束。

此次招考公共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报考中央垂直管理机构地(市)级以下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职位,只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科。

据介绍,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的招考有一些新的特点:一是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和政府爱才、惜才、求才的选人用人理念,对城市低保收入家庭和农村特困家庭的考生,凭有关证明可减免考试考务费用;二是进一步规范面试人员的调剂方式,需跨部门调剂的招考单位,要将调剂职位及资格条件在人事部网站予以公布,凡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报考,增强调剂透明度;三是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各招考部门要将面试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事项在网上公布,确定拟录用人员后,还要在人事部网站上面向社会公示。此外,招考部门在面试时可对报考者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测查,测查结果供确定拟录用人选时参考。同时,招考部门还将加强对报考者的考核和体检工作。

中组部、人事部有关负责人强调,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复习用书,不委托任何单位和个人举办考试的辅导培训班,也不指定任何考试参考书。公共科目考试范围以《中央、国家机关2005年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为准。《考试大纲》可通过相关网站进行查询。本次公开招考通过人事部互联网站(www.mop.gov.cn)报名。

中国网2004年10月11日

如果你实在着急,可以看2004年的大纲

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来源:http://image2.sina.com.cn 】【发表时间:2004-4-27 16:46:28】【点击次数:1121】

【发表评论】【我要投稿】【推荐给好友】【字体:大 中 小】【刷新】【打印】【关闭】

--------------------------------------------------------------------------------

一、公共科目考试内容及结构

本次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报考A类职位的应考者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两个科目,报考B类职位的应考者只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一个科目。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主要测查应考者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潜能。

考试结构包括常识判断(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言语理解与表达(包括听力测试)、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全部为四择一的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在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二)申论

主要通过应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要求应考者:

A.认真阅读给定资料

B.按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二、作答要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要求应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二)申论

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答案作答在指定位置上,在非指定位置作答的一律无效。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及施测方法介绍

(一)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考察应考者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应考者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例题:22×32×42×52的值为

A.1440 B.5640 C.14400 D.16200

解答: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运算的题,答案为C。

(二)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是考察应考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其题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要求考生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符合规律的一个,替代题干中的问号,使图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例题: ?

A B C D

解答:正确答案为B。因为只有B能使两套图形具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个是实的曲线,一个是虚的直线,但两组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相同。

第二种题型:演绎推理。这种题型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彭平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结论D是由陈述“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直接推出来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因此,D是正确答案。

第三种题型:定义判断。运用标准进行判断,是公务员一项基本的职位要求。在每一个问题中,先给考生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一组事物或行为的例子,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这里假设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例题:

健康:指一个人智力正常,行为合乎情理,能够适应正常工作、社会交往或者学习,能够抵御一般疾病。根据健康的定义,下列属于健康的是:

A. 大学教授老李,虽然五十多岁但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 张婶十九岁的儿子肖聪,读书十一年还是小学二年级水平,但是从小到大没生过什么大病,体力活可以干得很好

C. 小胡硕士毕业后,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自一次事故后,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精神失常

D. 小刘身体很好,工作非常努力,孝敬父母,但是很多同事说他古怪,不愿与其交往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三)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考察应考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最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例题:

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答: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都过分具体,似乎不应成为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足够理由,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概括性高、更为全面,故正确答案为B。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

包括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两种题型。

第一种题型:听力理解。听力理解试题主要考查应考者在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听力理解能力。具体包括:捕捉听力材料中的主要信息、重要细节;理解听力材料的基本大意;概括归纳听力材料的中心、主旨;分析听力材料中的具体因果关系,根据听力材料进行合理推断,根据听力材料判断说话人的真实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等。

听力理解考试采用录音机播放的形式进行。共播放若干段录音材料,考生听完每段录音材料后,还将听到若干个问题,每个问题后都有一段答题时间,考生应从试题本上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第二种题型:阅读理解。这种题型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例题:阅读下文,回答题后的问题。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了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

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弧、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①大陆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说:

A.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B.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C.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②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解答:题①的答案是D; 题②的答案是B。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下表,回答①--②题:

博物馆四个入口处自动计数器的读数

自动计数器在不同时间的读数(人数)

入口(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 7111 7905 8342 8451 8485

2 8432 9013 9152 9237 9306

3 5555 5921 5989 6143 6233

4 954 1063 1121 1242 1299

① 从早上7:00到11:00通过入口1进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是:

A.580 B.94 C.1374 D.1594

② 在早上7:00到8:00之间,通过人数最多的入口是:

A.1 B.2 C.3 D.4

解答:题①应为8485-7111=1374,答案是C;

题②比较两数之间的差,差值最大的是入口1的两个数,故答案是A。

(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施测程序

1、施测须知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全部为选择题。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答题卡。考生阅读试题本上的试题,然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详见示例),不得在试题本上做任何记号。考后,答题卡通过光电阅读机由计算机统一阅卷计分,因此,参加考试时,考生务必准备好两支2B铅笔和一块橡皮。

2、 施测方法简述

测验开始后,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监考老师向考生宣布考场要求。

(2)监考人员发给每位考生一页答题卡,给考生约两分钟时间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涂自己的姓名和考号。

(3)监考人员发给考生一个试题本。先给考生两分钟时间阅读题本第一页上的内容。第一页上的内容是“考试注意事项”,考生应该仔细阅读每一项要求并遵照去做。读完这一页内容后,考生应等候监考人员的指示,不要向后翻页,否则,会影响成绩。待考试正式开始后,方可看题、作题。

(4)共给考生120分钟的做答时间,首先是听力理解试题,单独计时;另外,其他每一部分试题都标出了参考时限,以帮助考生分配好答题时间。在试题中可能有一些是很容易的,但任何人都很难答对所有的题目。因此考生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太久,遇到不会作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待做完了那些容易的题目后,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考生可能没有时间去答后面的题目,而这些题目对考生来说可能更容易些。所有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考生应立即放下铅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若发现考生带走了试题本或有抄录试题现象,将取消其考试资格。

3、答题卡填涂方法

由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通过光电阅读机和计算机来阅读评分的,所以要求考生非常仔细地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涂好个人信息(姓名、考号及报考部门)和所选答案。其基本要求是:

(1)用钢笔或圆珠笔或签字笔在姓名、报考部门栏填好本人姓名和报考部门,并在准考证号一栏的11个空白方框中,填上本人准考证副证上的准考证号(11位数)。

(2)对应准考证号的每位数,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栏中相应方括号内的数字涂黑,答题时,则用2B铅笔将各题的所选项(其他项不得作任何记号)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不要涂到框外。

(3)不要用钢笔、圆珠笔、签字笔等涂选项。

(4)修改时要用橡皮彻底擦净。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得做任何其他记号。

(5)不得折叠答题卡。

样例:下面给出一个与正式考试时所用答题卡相似的样例(将试题数略为10题,仅做示意)供参考。

机读答题卡样例

姓名 龚物元 报考部门 国家人事部

准 考 证 号

1 3 6 1 7 0 2 4 1 2 5

[ 0 ] [ 0 ] [ 0 ] [ 0 ] [ 0 ] [■] [ 0 ] [ 0 ] [ 0 ] [ 0 ] [ 0 ]

[■] [ 1 ] [ 1 ] [■] [ 1 ] [ 1 ] [ 1 ] [ 1 ] [■] [ 1 ] [ 1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 2 ] [ 2 ] [■] [ 2 ]

[ 3 ]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 4 ] [ 4 ] [ 4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 6 ] [ 6 ]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7 ] [ 7 ] [ 7 ] [ 7 ]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1 2 3 4 5 6 7 8 9 10

[ A ] [ A ] [ A ] [■] [ A ] [ A ] [■] [ A ] [■] [ A ]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 [ B ] [■] [ B ] [■]

[ C ] [■] [■] [ C ] [ C ] [■] [ C ] [ C ] [ C ] [ C ]

[ D ] [ D ] [ D ] [ D ] [■] [ D ] [ D ] [ D ] [ D ] [■]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