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是恶还是善?
问你对现在社会的看法,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社会道德问题,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封建时代宣扬人之初性本善是阶级统治的需要,为的是麻痹人的思想,让人们变成木偶,任统治者摆布的行尸走肉
宣扬人之初性本恶也是为其目的服务的,既然人的本性是恶的,那就要通过修炼其宣扬的“道”来修身养性,达到善的境界,所以性本恶的言论也是其散道的工具。
我认为人性之本善,是因为我觉得人生来就有欲望,但是这种欲望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因此是“善”的。一个人只有从“善”的途径追求美好的梦破灭时,他才会走上“恶”的道路每个人的观点不同
我还是觉得性本恶的
世上的事物总是在变化的,这是本性无关,和自己的意志力以及价值观有关。
宽待人性
●周国平
一
我喜欢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点。 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
二
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到云雾上来俯视一下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们,这样,我们对己对人 都不会太苛求了。
三
既然我们人人注定要下地狱,我们身上怎么会没有这样那样的弱点呢?当然,每人通往 地狱的道路是不同的。 有时候,我对人类的弱点怀有如此温柔的同情,远远超过对优点的钦佩。那些有着明显 弱点的人更使我感到亲切。
一个太好的女人,我是配不上的。她也不需要我,因为她有天堂等着她。可是,突然发 现她有弱点,有致命的会把她送往地狱的弱点,我就依恋她了。我要守在地狱的门前,阻止 她进去……
四
有时候,我会对人这种小动物忽然生出一种古怪的怜爱之情。他们像别的动物 一样出生和死亡,可是有着一些别的动物无法想象的行为和嗜好。其中,最特别的是两样东 西:货币和文字。这两样东西在养育他们的自然中一丁点儿根据也找不到,却使多少人迷恋 了一辈子,一些人热衷于摆弄和积聚货币,另一些人热衷于摆弄和积聚文字。由自然的眼光 看,那副热衷的劲头是同样地可笑的!
五
没有一种人性的弱点是我所不能原谅的,但有的是 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
六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重感情就难免会软弱,求完美就难免有遗憾。也许,宽容自己 这一点软弱,我们就能坚持;接受人生这一点遗憾,我们就能平静。
七
一天是很短的。早晨的计划,晚上发现只完成很小的一部分。一生也是很短的。年轻 时的心愿,年老时发现只实现很小一部分。 今天的计划没完成,还有明天。今生的心愿没实现,却不再有来世了。 所以,不妨榨取每一天,但不要苛求绝无增援力量的一生。要记住:人一生能做的事情 不多,无论做成几件,都是值得满意的。
---江枫工作室 Copyright©2001---
人的高贵在灵魂
●摘自《深圳青年》文/周国平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军队的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江枫工作室 Copyright©2001---
有性恶论和性善论
我更倾向于不善不恶的白纸论:人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不好不坏。所有的善恶都是后天的影响。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恶人的,善恶是后天环境造就的。
人本性没有善或恶,取决一个人好还是坏和一个人将来在社会上接触到一些人和事以及环境有关当然也和一个人自制能力也有莫大关系。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以后经历和自己自制能力就是画笔和颜料,当然你有权利选择自己走哪条路,除了浸朱者赤浸墨者黑还有一种人就是出淤泥而不染。
非常简单。人性生来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善恶完全是后天环境所造成。
人性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人性本无
人的本性指的是人的先天本性,先天本性是自然的(就象自然界中之万有引力),并无所谓善与不善之别.
虽然先天本性并无善恶之分,"人生而静,心之欲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人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由根于本性而发的"情感""欲望""行为"却有善恶。若"水之趋下,决诸东则东流,决诸西则西流",水往低处流是水之自然本性(因为万有引力),不同方式的引导则可使它流向不同方向(后天环境),既可以灌溉/发电也可以淹死人/冲毁房子.
人之初性本善,社会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能做到如佛语云: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则定能持善不移。
没有善恶之分
人之初,性本善嘛
人性本恶!
关键看你后天的改变吧
后天的环境很重要
建议您找找1993年狮城舌战当时决赛的资料看看。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不过觉得人性本善更对些!
性善论,孟子提出人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不过现在的社会,善人真的是没几个了
在世界上已经寻不到我要寻的了
只有到了极乐世界——天国
那里才是永远的真、善、美
人性不应用善或恨来划分。我觉得其实人性在于"自我"。人生来有追求自我的本能。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操作,取舍是取决于人所爱的教育,所处的环境。
善是人的美好的愿望.
恶是后天的环境的影响
善人的回答是人性本善,恶人的回答是人性本恶,这是一个判别人的本质的问题。以后如有碰到说人性本恶的人,最好是与他(她)少来往。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有的人会犯罪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善的一面,现实的生活很容易使人们迷失自我。
从而走长犯罪的道路。有谁没犯过错误呢,只不过是犯的错误是大是小罢了。
世上的人不可能只有好人,如果那样的话这社会会怎样?
哪里还会有那么多历史留给后人。
社会的现实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压力,所以才会有人走向极端。
不管是何种生物都有他们的弱点和缺点的,人也不利外。
再恶的人也会有让他们不忍的时候。
[红楼梦]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章中贾雨村的一片宏论可以作为此问题的答案。
贾雨村的意思是说:时代有治、乱之分,此分缘于正邪两气。圣人应治而出,贼子应乱而生。无非是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而已。
个人的本性是由上辈子的业根所至,就看你上辈子种下甚么根了.
人的本性是善
现在这个社会的人已经不能用好和坏,善和恶来形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人人都有把好东西往自己家里拿的习惯,就算是雷峰活着。他也是要生活的。当一个人犯错的时候,你不能说这个人好还是坏。如果一个杀人犯是为了生活而去杀人,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去抢劫的话,他虽然违反了法律,但是,从道德上来说。还是可以原谅的。
人都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台湾作家刘墉在他的《我不是教你诈》和《看清楚人性》这两本书里面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如果楼主有机会的话,可以买来看看。很不错的。书里一定能解答你的问题和困惑。
人性是无善也无恶的。生来是,将来亦是。
看人的善恶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的,再善的人也有人认为他是坏人,再恶的人也有人认为他是好人。
善恶只是取决于从什么人的口里评价出来的。
而善恶的标准也是人类自己订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