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仙都是谁?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汉 锺 离、蓝 采 和、张 果 老、何 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 。

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汉锺离有鼓,张果 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及箫管,何仙姑竹罩、韩湘子有花篮、曹国舅 有玉版,蓝采和有大拍板。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八仙过海的典故:

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率虾兵蟹将出海观望,言语间与八仙发生冲突,引起争斗。东海龙王乘八仙不备,将蓝采和擒入龙宫。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杀,腰斩两个龙子。虾兵蟹将抵挡不住,纷纷败下海去,隐伏水底。八仙则在海上往来叫战。 东海龙王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涛巨浪,杀奔众仙而来。危急时刻,曹国舅的玉板大显神通,只见他怀抱玉板头前开路,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众仙紧随在后,安然无恙。四海龙王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正在这时,恰好南海观音菩萨经过,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直至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双方罢战。

八位仙人拜别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

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八仙”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故事之一。据资料显示,在汉代就有“淮南八公”,在唐代、元代,每个朝代的八仙名称都不尽相同,比如在元代,有的无何仙姑,而有余仙翁;有的无张果老、何仙姑,而有风僧哥、玄壶子。一直到明代中叶,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问世后,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八仙”才定型。

“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韩湘子,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相传他们学道成仙,各有一套本领,故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之说。八仙所持之物;张—鱼鼓、吕—宝剑、汉—扇子、韩—花篮、铁—葫芦、何—笊篱、蓝—横笛、曹—阴阳板,被称为“暗八仙”。明嘉靖后,八仙成为瓷器的常见装饰题材之一,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内容,清初仍较流行。

历史上的真实八仙

【 作者:存信 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1645 文章录入:扯淡网 】

在我国民间,几乎人人都熟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这八位神仙究竟是凭空杜撰出来的神话人物,还是历史上某些人物的模拟化呢?应当说,一切神灵都是人造的,所谓“八仙”自然也不例外。大部分是以历史人物为依据而产生的,不过说法有异。

大家都知道,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分别是: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据有人研究,汉、六朝时已有“八仙”一词,原是指汉晋以来神仙家们所幻想的一组仙人,直至唐代,“八仙”都只是一个空泛的名词。而上述八仙中的具体人物,到明代中叶吴元泰的《东游记》和汤显祖的《邯郸梦》问世后,才被正式确定下来。

铁拐李

先说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尸体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导出元神法术,修练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尸体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一饿殍,灵机一动说“即此可矣。”即从饿殍脑门而入,神魂归壳后则成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钟离权

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元时,金真道奉为“正阳祖师”。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

张果老

张果老是八仙中年迈的仙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新、旧《唐书》有传,武则天时,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玄宗闻知,再次派徐峤去邀请。张果只得进京。据说唐玄宗对其传闻有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的邢和璞给张算命,邢却懵然不知张的甲子,又有道师“夜光”善视鬼,玄宗令他看张果,他却问:“张果在哪?”居然对面而看不见。从史传所记来看,张果不过是一位有些心虚的老朽江湖术士,要不何以数次装死以避征召呢?充其量不过会些幻术而已。所以有关他的仙话,全都是道教凭借民间传闻,夸大其词,为了宣传需要而编造的。《太平广记》还记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问术士“叶法善”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后言道:“张果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吕洞宾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历来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金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均有记载。有说他是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他始名绍光,二十余年科场不第,遂罢举而纵游天下,后被钟离权点化成道。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世间流传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他的传说既多且杂,但从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后被人们神化成仙。

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惟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一说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续通考》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出身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岁时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飞,并可预见人生祸福。后来她应召进京,途中离去。一说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称她放牧于郊野,遇异人送仙枣,食后而成仙,宋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可见她不过是一位精于占卜的民间女巫。

蓝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蓝采和。南唐沈汾《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有他的事迹。是唐末至五代时人。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只靴子,另一只则光着脚丫子。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却躺卧雪中而全身冒热气(《续仙传》)。平时他手持三尺有余的大拍板,一边打着竹板,一边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触景而生,不仅令世人觉得高深莫测,而且颇具仙意。其一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波,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他行为癫狂,有人施钱给他,他大都送给贫苦人,蓝采和居无定处,四海为家。这个仙人的人物原型本是一江湖流浪汉,仅由于他的行为癫狂,又好周济穷人,因此深得人们喜爱而被神化成仙。

韩湘子

普遍的说法,韩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有说侄孙),《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一称是韩愈侄孙,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大理丞。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书中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侄,为人轻狂不羁,不喜读书,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壮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上边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诗句,韩愈惊奇万分。还有说韩湘子是韩愈外甥,其事迹和《酉阳杂俎》所言大同小异,韩湘子其人物原型为韩愈的族侄,五代时即被仙化。

曹国舅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国舅,出现的时间最晚,流传的仙话也较少。其身世,说法大同小异,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

《宋史》有传,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而寿终。《神仙通鉴》云:曹国舅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其弟则骄纵不法,恃势妄为,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钟离权、吕洞宾而收他为徒,很快曹国舅修成仙道。《东游记》中所述曹国舅与上略同。

“八仙过海”的民间故事

除上述以外,民间中关于八仙也有一些口碑传说,其中有则悲惨的“八仙过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后来,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保持在三百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他们被传称为“八仙”,演变成今天的“八仙过海”的故事。

“八仙”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故事之一。据资料显示,在汉代就有“淮南八公”,在唐代、元代,每个朝代的八仙名称都不尽相同,比如在元代,有的无何仙姑,而有余仙翁;有的无张果老、何仙姑,而有风僧哥、玄壶子。一直到明代中叶,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问世后,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八仙”才定型。

马新渝介绍说,他收藏最早的一件八仙瓷罐是明代中期正统年间(1436-1449年)的青花八仙罐,它具有明代正统年间青花瓷器的特点。正统、景泰、天顺三个朝代,约有30余年时间政局动荡,导致景德镇官窑进入低潮时期,甚至停烧,迄今难见有确切纪年款识的官窑瓷器,故学术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称。但正是在这一时期,民窑瓷器却得以快速发展,瓷器上的人物笔意疏朗自然,效果极为清新明快。

马新渝收藏的这件八仙青花瓷罐,整个图案是八仙给王母拜寿的场景。从造型上看,正统年间的八仙与今天流传的八仙形象已基本类似,比如铁拐李有铁杖,张果老有鼓,吕洞宾有长剑,曹国舅有玉板。但也有区别,比如张果老是中年人打扮,何仙姑拿的是花瓶等等。

尽管这件八仙青花瓷人物造型生动,但曾经碎裂,经过了大修补,经济价值大打折扣。

得意一个五彩八仙价值百万

马新渝收藏最有价值的是一件嘉靖年间(1506-1521年)的五彩八仙人物大罐。此罐高40.5厘米,口径23.5厘米,底径25.5厘米,腹径42.2厘米,整件瓷器不仅造型浑圆,而且色彩斑斓。

瓷器界一直有以大为贵的习惯。2000年,一件嘉靖五彩鱼藻纹罐(高46厘米,底径24.8厘米)在香港拍卖了4400万港币。马新渝收藏的这件八仙罐略小于鱼藻纹罐,“我估价应该在百万元以上”。

谈到这些年的八仙瓷器收藏,马新渝认为最辛苦的莫过于这件嘉靖五彩八仙大罐的收藏。马新渝告诉记者,1998年,这件五彩八仙罐本来由长寿一位藏家收藏,他偶然得到信息后,赶到了长寿。结果一上手就不愿意走了,无奈这位长寿藏家无意出让,他回家后就睡不着觉了,不得不过段时间又赶到长寿。当时没有高速公路,要么坐一晚上的客轮,要么沿着崎岖的山路乘长途汽车,经过3年不断的艰苦努力,2001年,长寿藏家终于以不到10万元的价格出让了这件五彩八仙罐。

奇怪从没发现张果老骑毛驴

马新渝收藏了70余件八仙瓷器,有的八仙形象与我们今天流传的几乎一样,比如铁拐李基本上都是拄铁拐,背葫芦,游历人间,解人危难;曹国舅是宋朝太后之弟,因此一般都有官僚的阔气。

但有些八仙的形象则有反差,比如有的瓷器中,吕洞宾风流倜傥,有的则是一副老道士打扮;何仙姑有的拿竹罩,有的则是莲花。最有意思的是,八仙中的张果老,传说中他常乘一白色毛驴,日行数万里,后世习惯说张果老倒骑毛驴。但在马新渝收藏的所有八仙瓷器中,唯独没有张果老骑毛驴的。

在马新渝收藏的70多件瓷器中,直到康熙年间的八仙形象,才几乎与现在的形象统一。据资料记载,在清代中后期以后,八仙的人物形象则逐步减少,替之而来的则是“暗八仙”(八仙人物不出现于画面,而用八仙所持法器代表八仙)。

藏家心得 “光头居士”马新渝痛陈收藏界缺道德

马新渝曾经是重庆纺织行业的风云人物。他30多岁时便出任万人大厂重庆第二棉纺织厂的一把手。尽管当了多年国营大厂的党委书记,不过他搞收藏也吃了很多亏,因此他特别强调收藏界的道德问题。

现在的收藏市场,在马新渝看来问题很多。比如卖家中总有很多人想骗别人,而买家则总想肆意压价;有些专家不敢公正地评价藏品;很多拍卖公司根本不愿意帮藏家拍卖等等。马新渝认为,如果所有环节都讲道德,收藏界会繁荣许多。

马新渝退休后,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光头居士”。重庆的“罗汉藏家”李立国自费30万元出版了《清民弥勒佛瓷塑集藏图录》,这也是马新渝同样盼望的。

八仙,就是道教供奉的并且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名得道仙真,指的是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等八人。道教的八仙之说,约起于宋元时期。元代马致远《岳阳楼》、范子安《竹叶船》和谷子敬《城南柳》等杂剧都有八仙,与今世所传的八仙大同小异。明代中叶,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问世后,今世所传的八仙才定型。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