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样诊治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慢性疾病,病程中可有急性发作,故表现以虚为主,间以实(湿热)证,正虚邪实,虚实错杂,正虚是本、是因,邪实是标、是果,辨证中应注意。

本病是虚中夹实之证,要注意标本缓急,虚实转化。脾肾两虚之证在本病多持续表现,间见有目黄、尿赤、面色晦暗等湿热、血瘀之证。虚实错杂,须区别正虚与邪实之主次,把握邪正盛衰之转化。

1 气血双亏

症状: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乏力,头晕心悸,神疲懒言,偶有酱油色尿,巩膜轻度黄染,唇淡,舌体胖,舌质淡,苔白,脉细。此证多因久病耗伤阴血,气随血衰引起。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用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加减,药如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柴胡、升麻、陈皮、茵陈、茯苓等。

2 脾肾两虚

症状:面色无华,四肢乏力,腰酸腿软,便溏,夜尿频,食纳不佳,畏冷,舌体胖,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此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久病耗损,气血两虚,脾肾失养,进而脾肾两虚。

治法:补肾健脾。

方药:方用十四味建中汤加减,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黄芪、补骨脂、附子、肉苁蓉、茵陈等。

3 湿热内蕴

症状:巩膜及皮肤发黄,尿呈茶色或酱油色,便干,倦怠乏力,食少恶心,面白,或有发热,舌质淡,苔黄腻,脉滑数。此证因脾肾两虚,脾失运化,水不化气,湿浊内生,或因久病易感外湿,郁久化热成湿热之证。此证多见于急性发作者。

治法:清热利湿为主,佐以益气养血。

方药:方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药如茵陈、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栀子、木通、夏枯草、板蓝根、甘草、黄芪、当归等。

以上各证如有血瘀兼症,表现为腹胀身痛、面色晦暗、舌质暗、脉沉涩等,应加行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香附、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虚中挟实之证,治疗要虚实兼顾,标本同治。急性发作期以治实治标为主,兼顾其虚其本;无血红蛋白尿发作期以补虚为主,兼顾其实。治实主要是清热利湿,补虚包括益气养血及补肾健脾。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