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孔角化症有特效药吗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我的脸上和手上长了很多褐色的边缘清晰的小黑点,医生诊断为汗孔角化症.请问有特效药吗谢谢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古老的遗传病。1896 年,意大利科学家米伯里(Mibelli)描述了该病的临床特征:皮肤过度角化,鳞状上皮增生,表层呈火山口状,真皮内有淋巴细胞浸染。严重者可癌变。

1993年5月13日,一位24岁的男青年因身上长有“汗斑”而到原湖南医大遗传病专科门诊就医。正在该门诊值班的陈胜湘对其进行了细心检查——只见该患者面部和手臂上有 100多处形态不一、周高中低、直径为2~10 厘米不等的斑疹。但患者的其它表型和智力正常,其父母亦非近亲结婚,只是其父及其部分亲戚的身体上也有“汗斑”。陈胜湘疑其为遗传病,并对其给予了特别关注——利用节假日,自费对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她和患者促膝谈心,追索其家谱。她还把该家族中78岁高龄的典型的汗孔角化症患者接到自己家里检查、治疗。在以后的10年当中,陈胜湘和她的同事们先后共追索了4个县、市的43个乡村和11个企事业单位,行程数千公里,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绘出了该家系的8代遗传病家系图谱。最终他们查明,该汗孔角化症家系祖籍为长沙市望城县,起病于清朝乾隆 14年(公元1759年),比意大利学者发现的汗孔角化症家系早144年。该家系已连绵252 年,8代353人中有53人遗传此病,其中男性患者36人,女性患者17人,男女患病率分别为30%和16.7%;第四代发病率高达100%此后发病率逐代递减,第8代的发病率为5.3%;53人发病多在青春期,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的症状轻,有不完全外显倾向;家系中有一人死于皮肤癌。

陈胜湘还发现,该家系的患病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多数患者经阳光照射后病情加重,有一例经蚊虫叮咬后皮损加重。令人感兴趣的是,该家系中有3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鱼鳞病,其中5 例合并汗孔角化症。据此陈胜湘认为:“可能鱼鳞病基因与汗孔用化症基因有连锁关系”。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遗传学家夏家辉主持的国家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对该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将该家系汗孔角化症基因定位在12q23.2~24.1,即位于12号常染色体长臂的2区3带2亚带与2区4带1亚带之间,从而为此病的基因克隆和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

向你介绍两种方法,看看是否有用:

方法一:

注意避光,减少局部刺激,避免辛辣性食物。注意避光,减少局部刺激,避免辛辣性食物。局部治疗可采用电灼,激光或冷冻治疗。试用维生素E、鱼肝油丸、双嘧达莫(潘生丁)。中药活血化瘀为主。

方法二:用药“鱼鳞康”

“鱼鳞康”说明

"鱼鳞康"”系列药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空皮肤医学院、鱼鳞病研究基地、北京鱼鳞病治疗中心研究,总结数万例成功病案,研制出一套经济实用,行之有效的独特疗法--"外导内疏法"。鱼鳞康的研究依据中医对鱼鳞病治疗辨证理论,结合中药现代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研究,并吸收国内外成果之精华,经反复临床验证研制而成。临床治愈率达99.6%以上,具有理论独特,组方新颖,作用迅速,疗效可靠,抗复发之特点,是当今中医药治疗鱼鳞病的理想用药。

[处方组成]:何首乌、人参、知母、丹皮、女贞子、当归、黄芪、僵蚕、藏红花、冬虫夏草。

[功能与主治]调节脏腑功能,活血通络、益气固表、补血润肤和改善自身免疫功能,补充人体的铜、锌、硒等微量元素。主治鱼鳞病、汗孔角化症、鹅掌疯、手足癣等皮肤干燥综合证。

[用法与用量]一日三次,一次4-5粒,饭后服用、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规格:0.4g×45粒 贮藏:密闭干燥处

注意事项:1、多食水果、蔬菜和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忌海鲜及辣刺激性食物。2、请在医生指导下处方用药。

京卫药准字(1997)第001918号

一、处方“鱼鳞康”胶囊1疗程30天10瓶。外擦剂“鱼鳞康”1疗程2瓶。(1号1瓶,2号1瓶)

一般患者在用药10-15天既可使鱼鳞屑脱落,斑玟消失.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空医学院皮肤专科>

电话:010-***********

参考文献:http://www.yulinkangfu.com/jkzx.html汗孔角化症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现在国内还没有特效药,建议关注各医药杂志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