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汤化原食有什么科学依据?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有这样一个趣闻,说是在新疆一位赶路人途中饿了,就到路旁的小店中吃了碗新疆有名的拉条子,随后继续赶路,可是过了两个时辰,又见他回到小店,别人以为他落下东西在店中,谁知他赶了80里地回来是因为在吃面后忘了喝碗面汤。其实,不光是新疆的拉条子,在中国的饮食传统中一直有“原汤化原食”的说法。人们在吃完捞面、水饺或元宵,都要喝点原汤。

从营养学的观点来看,这种吃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要知道,普通食物成分表上的营养成分,是指生食物的含量,真正进入人体的营养素要低于这个量,因为食物在储存、加工中总会损失一些营养素。对于米、面及其制品来讲,在烹调过程中,主要损失的是B族维生素等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B2。实验表明,由于扩散作用,水煮的面条和饺子有50%的水溶性维生素以及少量矿物质和有助消化的辅酶会溶于汤中,因而喝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面条或饺子中损失的营养成分。

煮菜、淘米次数不宜过多等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到底这“原汤”该什么时候喝呢?应该说,最好是在吃“原食”前喝才好。这可以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来分析。先喝几口汤,不仅有利于食物的通过,防止硬块食物刺激黏膜,而且还可促进胃肠的蠕动和各种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此外,先喝汤还可以使人具有一定的饱腹感,放慢吃饭的速度,而不至吃得过多,这也是为什么民间同样流行“饭前喝汤,苗条健康”这条谚语的原因了。俄罗斯人吃饺子的顺序整好与中国相反,饺子汤先上,然后才是饺子。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