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放热,有些却吸热?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一般同时伴有化学反应的话,化学作用的放热大于物理过程(单纯溶解)的吸热时,总的效果是放热;无化学反应时,溶解需要吸热。

H2SO4、NaOH等物质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升高,NH4NO3、NH4Cl、MgCl2等物质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

溶质溶解时对溶液温度的影响:

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溶液温度下降

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溶液温度上升

水合就是和水结合的意思,水分子里的氧上有两个不成键的电子对。而且氧的电负性大,使氢的电子被强烈吸引到氧附近,氢显示很强的正电性,氧显示很强的负电性。

当物质放入水中,物质中的带正电的部分被水的氧吸引,带负电的部分被氢吸引。

这样,离子化合物就分离成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吸引了一层“水膜”,很容易混在水里,物质就溶解了,例如NaCl。

同样,某些共价化合物也被水强行分成阴阳离子,也就溶解在水中,例如HCl。

还有一些比较“坚固”的共价化合物,但是有极性,就是含有带正电和负电的部分,这样也可以被水分别包围,也可以溶解,例如酒精CH3-CH2-OH。

所以大部分没有极性的分子,就难溶于水,例如甲烷CH4。

还有一些离子晶体不溶于水,例如BaSO4,是因为在分成离子的时候需要吸收能量,而水合的过程又放出能量,如果水合的时候放出的能量不够,就很有可能不足以让这种物质分成离子,所以就不溶了。

如果放出的能量过多,就会变成热放出,就是溶解放热的物质。

但是也有放出能量不够,但因为水分子有热运动能量,而水分子所含的能量并不均匀。物质仍然可以靠能量比较大的水分子提供的热运动能量而溶解的,这样就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就是溶解吸热的物质。

由此可见,溶解吸热的物质远比放热的少。

参考资料:百度上有,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