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自刺”后是如何急救的?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关于急救苏武的方法,《汉书苏武传》说:

“(苏武)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其中“蹈其背”一语,如果释为“踩其背”,显然不妥。在这里,“蹈”是“掏”的假借字,音滔,应作“轻叩”或“轻按”解。杨树达对这段话的解释:“背不可蹈,况在刺伤时耶!‘蹈’当读为‘掏’。掏背者,轻叩其背使出血,不令血淤滞体中为害也”①。又《辞海》说:“掏又可解作用手指轻按。《三国志魏志苏则传》:‘侍中傅巽掐则曰:不谓卿也’。”因此,“蹈其背”应释为“轻叩”(或按摩)他的背部。对于胸部受严重刺伤而架在火坑上的病人,“踩其背”就会导致伤口大出血,促其死亡而不可能治好病。那么,当时是如何急救苏武的呢?由于史书所记很简略,只能从汉代的古医书中去探究。据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县文化馆合编的东汉墓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第48、49简说:

“去中冷病后不复发□□方:‘穿地长与人等,深七尺,横五尺,用白羊屎干之十余石,置其坑中,纵火其上,羊屎尽索(燃);横木坑上,取其卧人;卧其坑上,热气尽乃止,其病者慎勿得出见。’”(原编者注:“自简文看系用羊屎薰法去中冷病,并使之不复发,《汉书苏武传》:‘(苏武)引佩刀自刺……。武气绝,半日复息’也是用热薰方法医治。这种医术具有西北地方的色彩”。)

由上可知“去中冷病后不复发方”的方法与当时急救苏武的方法是雷同的。据此方,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当时抢救的具体措施,而且可以找出急救成功的医理。首先我们知道苏武不是直接卧在坑上,而是面向下卧在横放于坑上的横木上。这样就不致堕入坑内,也便于在他背上轻叩或按摩。更重要是煴火的燃料是干白羊屎十余石。羊屎在秦汉古医书中被认为是治刀伤的良药。这是过去知者不多的医方。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的“治诸伤方”中有:“以刃伤,燔(烧)羊矢(屎),傅(敷)之”。烧十余石干羊屎热熏,其功效比烧羊屎敷伤口则有更多的好处。过去《汉书》的注家虽然知道挖坑置煴火,但是如果不知烧白羊屎为燃料,亦不知羊屎为治刀伤良药,则终不能解释急救苏武成功的秘奥。有的人乱加解释,以讹传讹,则距离事实更远了。

从汉代医书综合来看,当时急救苏武的方法是:挖地为大坑,长与人体相等,深七尺,横五尺,坑中放干白羊屎十余石,烧羊屎保持有烟无焰的煴火;在坑上横放些木料,将苏武面向下置于横木上,使烟能熏到受伤处;同时在他背上轻轻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不致淤积胸腔内。这样,苏武虽已气绝,又渐恢复呼吸了。这事发生在公元前一百多年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当地医疗条件下,用这种方法急救成功,应该说是比较可贵的。以现代医学知识而言,亦有一定道理:(1)在严寒中用热熏疗法,可使这个外伤大量失血昏迷的病人,迅速恢复和保持体温,这对防止循环衰竭以及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是十分有利的;(2)烧白羊屎有止血愈伤的作用,用大量羊屎烧烟热熏,能及时防止继续大出血;(3)由于胸部受伤,令病人采取俯卧位,并在背部进行按摩(或轻叩),可让淤血慢慢从胸部流出,不致引起致命的内窒息。而按摩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恢复,从而使病人恢复呼吸。这种急救方法终于救活了重伤的苏武。

①见中华书局出版《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苏武传》注47。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