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核心区阔步迈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王朝站长·作者佚名  2009-12-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经过20多年的风雨洗礼、改革创新,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已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成为我国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基地和体现国家创新能力的标杆,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的前沿阵地。

20多年过去了,当年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已经成长为我国企业不断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摇篮。人们发现,中关村海淀园的崛起不仅仅是凭借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创新人才优势,不仅仅是凭借抓住了市场经济崛起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是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在各个层面求实创新与开拓进取的结果。

20年来,在这片创新和创业的热土上,从科技与经济“两张皮”到科技金融环境日渐成熟,海淀园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乘风破浪的科技创新企业保驾护航。

设立全国首个地方创新资金

今年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实施10周年,同时也是北京市海淀区创新资金实施10周年。10年来,中关村海淀园众多企业的发展壮大,与国家创新基金和北京市海淀区创新资金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1999年,为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保持高新技术产业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北京市海淀区制定了《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及产业化的暂行办法》,设立了地方创新资金,资金规模每年3000万元。创新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园区高科技企业研发、中试、产业化、出口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是全国首个由地方政府出台、地方财政直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资金支持政策。

记者了解到,自我国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伊始,中关村海淀园高度重视,将申报创新基金列为工作重点,进行了统一部署。作为项目初审单位,海淀园积极组织园区企业申报创新基金,推荐的部分项目也同时获得海淀区创新资金的支持。2005年,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成为国家创新基金改革后首批设立地方创新资金的项目组织单位。海淀园可以先行组织地方评审立项后,选择符合国家创新基金要求的项目推荐至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支持方式主要为无偿资助及贷款贴息。此外,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建立了北京市统一的创新资金工作体系,统一申报标准、工作程序、专家库、公告公示、推荐上报。

在与国家创新基金配套实施方面,海淀园根据自身的产业布局、产业导向,推荐既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要求,又符合北京市海淀区产业特点的优秀项目及企业,通过地方和国家的资金扶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进步。

良好的政策与有效的执行,使海淀园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在推荐单位和其他项目组织单位的协调与配合下,北京市海淀区创新资金的实施更加科学、系统和专业,更加显著地发挥了地方产业政策导向的作用。10年来,海淀区创新资金累计受理申报项目1808项,共立项支持749项,累计支持资金2.523亿元。据统计,10年来,海淀园企业累计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1148项,获得资助7.367亿元。

创新基金体系建设捷报频传

自创新资金设立以来,北京市海淀区相继制定了《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及产业化的暂行办法》、《海淀园创新资金项目监理及验收工作暂行办法》、《海淀区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为海淀区创新资金及国家创新基金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创新基(资)金的支持覆盖企业发展的技术研究开发、中试到产业化等多个阶段,注重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及技术水平,注重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商业模式。经过10年的实施,海淀园获得创新基(资)金支持的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有些进入资本市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创新基(资)金支持的项目也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创新基(资)金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加速器,是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部分项目承担企业参与制订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推动衍生出多项市场前景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专利产品,对提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国际影响力及推动区域科技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效落实了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有关人员表示,创新基(资)金的实施切实推动了海淀园企业发展壮大。记者发现,在创新基(资)金的支持下,海淀园科技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提升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促使自身技术实力大幅度提高。在创新基(资)金的支持下,一些企业相继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有些项目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等,有些项目技术获得专利,甚至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在海淀园,创新基(资)金支持的项目在不同行业应用取得了成功。海淀园有关人士举例介绍说,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红旗Linux操作系统是国内最先推出的Linux操作系统。基于这个系统,一系列产品曾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软件产品产业化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发展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软件重大专项,并得到北京市科委等政府部门的支持,项目技术含量高,对打破国际垄断、开拓自主系统软件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的PC图像输入芯片占据了全球市场65%以上的份额;华旗资讯的爱国者移动存储加密产品、启明星辰的信息安全产品、中科大洋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汉王科技的形变连笔的联机手写汉字识别方法与系统、海兰信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中和威及青牛软件的中间件软件等行业关键技术及产品都成为业内的名牌产品;部分企业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成功运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设中,充分展示了我国企业的科技实力。

通过创新基(资)金的支持,海淀园一批批技术创新程度高、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诞生,部分已在行业内独占鳌头,技术辐射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同时,创新基(资)金的实施也造就了一批明星企业,中星微、双鹭药业、久其软件、奥瑞金、神州泰岳等企业已成功上市。

全方位打造科技金融高地

经过不断建设,海淀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拓宽,完整的投融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股权机构扎堆海淀园,除看重海淀园固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外,更得益于海淀园日渐成熟的科技金融环境。海淀园正在实施“建设科技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2010-2012年行动计划”,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一步引导科技金融机构尤其是股权投资机构聚集中关村西区。未来,中关村西区将成为中关村核心区的标志性区域,海淀园将成为全国股权投资机构最密集、投资行为最活跃的股权投资中心。到那时,海淀园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指日可待了。

借打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机遇,海淀园试水新金融体系打造工作,势如破竹,成效卓然: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出台了《海淀区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暂行办法》、《海淀区促进股权基金业发展的落实措施》、《海淀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条规;对入驻的股权机构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办事服务窗口,建立协调机制,解决股权投资机构在募集、设立、投资、推出和税收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大力发展为股权投资机构服务的中介机构,吸引和聚集为股权投资机构服务的管理咨询、技术咨询、律师事务所等各类中介组织,打造股权投资服务价值链条;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还为股权机构量身定制了中关村PE大厦,并制定了多项入驻优惠政策。

同时,海淀园也正在积极解决企业“贷款老大难”问题。

现在,海淀园的一些企业、科研院所已经尝到了新金融体系试点带来的甜头。“贷款比以前容易多了,不需要担保物,还可能有贴息,贷款的期限又没有明确的限制……”北京中棉紫光生物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兴奋地说,以前都是通过银行贷款,手续繁琐时间长,这次他们尝试和中关村小额贷款公司合作,结果提交材料不到1个月,就拿到了2000万元的小额贷款。

为了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消除发展障碍,海淀园支持商业银行率先在中关村核心区设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分支机构,在融资担保、产业投资基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并通过推动企业上市、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建设信用体系等工作,积极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小额贷款的许多规定充分体现了“先行先试”的特色。中关村小额贷款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说,按照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每年发放的“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总量比重不得低于60%,而海淀园则针对园区实际情况大胆改革,规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发放不得低于60%”,大大提高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职务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激励已经开始走进学校,对于调动科研热情大有好处,海淀园内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都将受益。对科技人员来说,以往只有技术入股的单一方式,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技术参与收益分配、企业股权激励等政策,但在实践中很难落实。海淀园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将这些政策落实,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实际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动力。

现在,一个以股权投资机构为主体、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综合运用信贷、保险、信托、租赁、风险管理等多种金融工具、推动自主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正在海淀园蓬勃兴起。

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中关村海淀园充分发挥其先行先试的优势,根据海淀园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于2006年在国家高新区中首先设立了“海淀园专项发展资金——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国际化专项资金”),试点期为3年。国际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批属于重点技术领域产业、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能力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和较丰富的国际项目运营经验的企业,旨在提高海淀园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合作水平与国际竞争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国际化专项资金自2006年正式启动以来,引起国内外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国际化专项资金在营造国际化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引进国际化先进经验,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推动国际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

通过国际化专项资金的资助,项目承担企业的研发能力、盈利能力与国际合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其中32个项目跨越了1个技术阶段,21个项目跨越了2个及2个以上技术阶段;至2008年年底,53个项目共获得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经济效益方面,项目承担企业销售收入平均增长了208.72%,净利润平均增长238.20%,出口创汇额平均增长290.31%;国际合作能力方面,项目承担企业开展创新研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国际合作业务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国际化专项资金不仅通过直接投入来缓解企业国际化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通过引导和示范作用,吸引和带动了各级政府、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活动的关注与支持。据对已立项的53项项目投资情况统计,项目总投资为2.6亿元,其中国际化专项资金支持1000万元,带动各方经费投入共计2.5亿元。

国际化专项资金的试点成功,对提升高新区管理水平,构建政府推动、资金拉动、社会带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对于探索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同国家重大项目对接、同社会风险投资资金的对接也有积极的作用。国际化专项资金的建立,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扶持,无论是对于拉动投资、扩大内需,还是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海淀园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以中星微发明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标志,海淀园企业7次摘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桂冠;联想、搜狐、亚都、爱国者、水晶石、新奥特成为奥运赞助商,园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大量应用于奥运重点项目;百度、中星微、奥瑞金种业等公司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中关村板块”企业数量占全国在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总数的一半,海淀园上市企业总数达到86家。

不断诞生的海淀园企业新星与联想、用友、四通、方正、紫光这些中关村品牌企业交相辉映,高科技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开始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世界500强企业中在海淀园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的有40多家,使海淀园成为跨国公司入驻最密集的区域;在中关村百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中,海淀园60余家企业位列其中。

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海淀园的总收入将至少保持在年均增长18%的水平上,到2010年,海淀园的总收入将跨越6000亿元大关,再上新台阶;工业总产值超过1200亿元,实现翻番目标。

最近,北京市海淀区区长、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任林抚生描述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远景规划,提出了通过本世纪20年的努力,使中关村核心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设定对于集政策、科研、金融、人才等各方面优势于一身的海淀园而言并非空谈。在海淀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每年为各领域培育大批人才;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共有200余家;像联想、爱国者、搜狐一样的创新型企业有16000余家。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海淀园在各个方面都在积极探索。海淀园将继续巩固和保持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主导地位;培育潜在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明星企业;发挥产业基地和专业园区在产业聚集中的核心作用,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把发展大学科技园和留学人员创业园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

正是因为20年来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所取得的宝贵经验,海淀园才有条件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者、主导者。海淀园将通过建设中关村核心区,形成海淀区“科技成果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的品牌形象,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

今天,人们已经感受到,大刀阔斧的改革试点工作渐次展开,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在新的征程上铺展……海淀园将在一个全新的发展舞台上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GH)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