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致成:清华同方的数字电视与物联网策略
编者按
过去二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大潮,涌现过一批教授企业家。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方正王选、东软刘积仁,来自清华的陆致成,也是其中之一。不过,他的形象却不如另两位鲜明。这和同方的企业认知不无关系。这家1997年上市的高校企业,目前涉足应用信息系统、计算机、数字电视和能源环境等多个产业。不管是一般消费者,还是投资者,都很难把握清楚同方的业务线索。

陆致成:清华同方的数字电视与物联网策略
有人把同方的发展模式称为“类风投”或者“拟风投”。从1996年开始计算,到2009年,同方股份先后孵化的企业已经达到100多个。根据同方股份的规划,投资的种子公司,一旦成熟,就以溢价出让部分或全部股权,实现退出获得资金后,再投入新的项目。
但这只是同方策略的冰山一角,用陆致成的话总结,同方有五个战略:孵化器战略、产业链战略、发展与合作战略,以及品牌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在本期“科技创造Smart中国”的节目里,陆致成向我们清晰解读了同方的发展逻辑。1989年,清华大学热能系教授陆致成,携五万元资金创业,开始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漫漫征途,并创造了8年销售收入连年翻番的优秀业绩。1997年清华同方成立时,这家公司并入清华同方,陆致成成为清华同方的总裁,并一步步拓展同方的业务领域:从电脑到应用信息系统,从数字电视到物联网,从能源到环境。
大多数人不了解同方股份,以为这就是一家做电脑的企业。而实际上,陆致成在下一盘棋。外人也许开始还看不明白他的布局,但随着点逐渐连成线,形成块,所有落子都会清晰的占据产业链的要害位置。这样的游戏策略,不是那种集中在某个狭窄产业环节深耕细作的风格,而是大师的布局。借助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储备和人才资源,同方有实力玩这样的大游戏。
“我们不是多元化,而是两元化,能源环境和IT两条主线。看似毫无关系,但彼此间互为补充,形成了产业链。”
以数字电视业务为例,相比其他公司,清华同方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过去几年,清华同方逐渐积累了数字电视发射机、机顶盒、高清数字电视机、以及数字教育、数字音乐版权等相关增值业务。
在本次访谈中,陆致成还向我们解释了他所理解的物联网。这个被媒体热炒的新名词,其实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陆致成认为,其核心要领,就是信息技术渗透到工业里,把工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让城市成为一个智能的系统,就像人体一样。”这不像一个企业家,更像是一个工程师说的话。陆致成所展现的“以科技服务社会”的愿景,不只是企业家的抱负,更有着某种科学家的情怀。
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的愿景:从一千万到一千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就是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兼总裁陆致成先生,陆总,您好!
清华同方是一家值得大家研究和学习的公司,从1997年成立到现在12年时间了,营业额从3亿到现在160亿。清华同方有各方面的产业布局,包括大家知道的电脑,还有很多其他在背后的行业,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陆总,从您的角度,简单讲讲清华同方目前的格局和过去12年的变化。
陆致成:这个题目比较大,先说同方最根本的愿景,我们定位成,我们目标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把同方创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这是从成立同方的第一天开始,从我开始,包括我们整个团队,大家共同的愿景,这也是我们这十几年来包括未来公司经营的基本指导思想。讲同方,首先要把这个愿景讲清楚,不然很多事情看不懂做什么,这是第一个愿景。
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其实大家也都了解。在12年前,同方成立之前应该说清华有非常好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怎么样把产业化的事情做的更好,就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这件事情做的更好,所以我们在实现我们愿景的路途当中,其实我们所采取的所谓的策略,实际上就是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要做高科技产业,必须有科技、有技术,有了技术还不是个企业,我们实际上在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再一个层次,怎么叫产业化?就是你要把你的技术做成产品。
所以从同方大的角度来讲,一是要做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因为企业种类很多,可以是一个服务类的企业,可以是一个资源类的企业,我们是要做一个高科技的企业。第二,我们成为一个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的基本路径是做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情况,我们有这样的基础。第三个,我们要把我们的成果产业化为社会做更多的服务。这应该是三个方面。
主持人:从您个人的背景来讲,1989年开始做清华人工环境工程公司,相当于当时从高校创业下海,到现在来看,产学研链条有什么样大的变化?
陆致成:应该说大环境变化了很多,大环境的变化给我们这样企业的发展给我们这样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方面。除了这方面以外,内部的条件发生的变化也非常大。过去我老说一句话,当时89年成立第一个公司的时候,就是清华人工环境工程公司的时候,我现在还留着我公司成立的发言稿,那时候目标是要成立一个在人工环境领域有影响力的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1千万,年利润超过1百万。那时候我们可能只有几万块钱。所以那时候就认为是一个非常非常宏伟的目标,现在说20年前。但是现在评价起来还是不一样的,现在同方大概有80亿的净资产,将近200亿的总资产。
所以这两个,从我们内部来讲其实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变化是中国整个这20年经济变化的一个缩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实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对我们完全提出了应该说完全不同的标准和要求,现在我们的目标就不是1千万可能是1千亿,所以这个目标完全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在97年上市时,应该算当时中国股市高科技的第一波概念。
陆致成:我在同方十几年的发展里面,我们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五年,我们叫技术+资本,因为当初我们有一定的技术、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也有一些所谓学校办的企业,也储备了一些技术、人才,但是还没有资金。像我们从89年开始办公司,办到97年上市,8年的时间里,我们从几万块办到大概1个亿左右,从积累速度来讲是很快的,但是从规模来讲不过才1个亿。所以这个显然不是很大的一个规模。所以我们把技术跟资本结合去看整个公司发展,实现了我们三个愿景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一个战略,所以上市以后,当然提出了这样一个所谓的战略。
我们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战略,叫发展与合作,发展与合作听起来是个很大的口号,实际上对我们公司内部来讲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平台有一定的基础、也有一定的技术,将来再发展可能就要跟更多的人合作,这也是针对我们公司的一个弱点,知识分子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老死不相往来,都是自己干自己的,跟别人不打交道。但是做产业不一样,做产业一定是合作、共赢,尤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一定是合作共赢,通吃天下的情况是没有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推行了合作。第二是加发展,我们从几万块的公司,到了上市以后十几亿、二十亿资产的时候,你的环境、条件已经跟过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就会有一些思想的苗头,随遇而安、种好自己这点地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对我们来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们的愿景还需要发展。所以用合作的方式,用发展的心态,去做好下一步。同方在不同的阶段发展的思路、基本的战略,这是要做的。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我们提出品牌化,同方经过十年的发展以后,应该说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品牌的一个影响力。大家一说清华同方是个什么样的公司,人家首先想到的是一个科技类的公司。第二想到的同方我们这十年里坚持了清华大学的校训,我们做事情是很认真的,每件事情钱挣多挣少是第二的,事情做好是第一位的,所以也树立了诚信的形象。有了这样的经过十年积累下来的品牌,这个时候就怎么样把这个发挥更大的价值、做更多的事。另外一方面,我们大概有90%的收入是国内市场,进一步的发展恐怕要走向国际才行,这样使同方下一步到一千亿这个目标的必经之路,所以从这点看出,我们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提出的是这样的目标。所以公司在不同的阶段其实提出了不同的战略思想,按照这个战略思想一步一步的去做。
同方的二条发展主线:在产业方向上有意识地布局
主持人:我相信很多人可能会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同方总体的架构,应该说同方业务非常多元,包括有PC业务,有数字电视业务,有物联网的RFID项目,有跟环境、跟能源相关的项目,非常多元。类比来看,可能像通用电气,也是比较多元,也是行业数一数二的公司,也有人可能把它类比为PE和PC孵化器的概念。同方是怎么样的一个类型的公司呢?
陆致成:这个问题我已经在不同场合讲过很多次。从我们来讲,其实同方做的产业现在是两个主要的方向。一个是IT,一个是能源环保,其他的生物制药、材料其实我们都没有涉足,也不是没有机会涉足,我们是有意识的没有去涉足。如果说同方是一个很多元化的,我也不太同意,我们就这两元。在这两元,光是IT产业里头已经足够宽了,能源环保领域也足够宽了,这两元已经足够,所以我们决定不去涉足其他的产业,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从我做产业基本的经历来讲,要做你自己比较熟悉的事情、比较理解的事情,因为不可能所有事情都熟悉,但是你可以理解一些事情。因为我原来是教计算机的,所以我对热能、能源环保产业、计算机这个领域的东西就比较听得懂,自己知道一点,听别人讲比较能理解,这样就可以判断这件事情的情况。要跟我讲一个药的事,根本就不懂,你可能说的非常非常好,我怎么判断它好和不好,我自己没有概念、没有理解,所以基本上不去碰这个,我们不太懂。这是我们选择这个领域很重要的原因。
因人而宜,也许未来的总裁不是这样的,但对我来讲我是按照这个标准在选择。
在产业整个布局里面,我们一是要有机会,就是说在这两个产业里头你做哪件事情,有时候你想做哪件事情,不是你想做就可以,我是觉得还是要有机会。比如说我们的大型集装箱检测项目,这个项目实际上是清华大学在六五期间的一个攻关项目国家课题,这个时候正好在我们上市的时候这个项目就已经完成了,成果也都取得了,这个时候需要产业化,正好是一个机会。我们再早上市这个事还没完,再晚上市已经别人做了,也就没有我们事情了,这是机会。
比如像我们微电子公司,也是这种机会,正好我们的微电子所有这些技术,国家二代身份证要采用这些技术,首先要做技术开发、要产业化,我们有这样一个机会就投入了这样的产业,这实际上有些是有机会的,这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说,我们要认准这个方向,这个方向我们要往前走。所以在我们整个产业方向发展里头,坚持两个大的方向,同时抓住一些在你的方向上的机会。
另外一个方面,在这两个产业方向上头有意识地去布局,像下围棋一样。你认准这个产业,因为我们比较理解这个产业,这个产业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有它一个基本的发展规律,会往哪走,这可能也是因为我们这些当教授的人比较容易理解这个行业是该往哪去。像别的行业,让我说医药行业会往哪去,这个事让我想我根本想不出来往哪去,也不知道在那个产业抓什么样的机会。
在这两个行业里头,我们就会去理解这两个行业的未来会是怎么走,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有意识的去布局这个产业发展过程里面的每个点,再加上有一些机会,再加上有意识的布局,就会成为这个产业上的产业链。
其实我们绝大部分的产业都是在链条里面,个别有几个是在外面,一般都是在链条里面,就像我们以软件和系统集成为主的也布局了一些产品,我们的数字电视也布局的产品,我们的能源环保也布局了一些产品。我们在同方内部看起来是所谓的相对多元化的结构,但是在我们的内部的每一个产业,彼此之间是大棋里面的一个子,自己本身的一片地就是很独立的、很专业的、主业很突出的公司。
这样从战略上来讲可以成为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从战术上来讲每个公司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使整个发展的布局会更加稳妥,彼此之间都互相的呼应,自己又能够独立发展,这是我们公司整个结构上的考虑。
布局数字电视产业链:台湾协力厂模式值得借鉴
主持人:我觉得咱们产业链的思维很有启发。您可以重点讲讲数字电视和物联网,比如大家对于中国的数字电视的看法是,一直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您的观点是什么?
陆致成:在数字电视领域,我们应该说布局的很早。从同方上市以后,其实我们就在考虑,大概97年,97年我们有一个研发中心,有一个我们的总工程师,现在也是院士了,就提出来我们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数字电视。
我们当时其实在这个领域里头基本上是外行,我们当时就是说组织了一个18位博士的小团队,我们给他们的题目叫,我们同方能在数字电视领域里做什么,题目是这个题目。后来这个团队经过一段时间,大概半年多时间的调研、开发,说在这个产业,我们做软件为主,后来这个团队开发了现在的条件接收系统(CA),后来这个团队我们投资以后,后来我们又卖掉,现在他们已经上市了,这是同方最开始的,从97年开始的。
到2000年的时候,吴佑寿院士和当时的副校长龚克跟我说,数字电视的发展到了要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要发展芯片。正好有几个清华的校友从美国回来,他们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了,希望把他的技术用在中国数字电视的地面标准上,这个时候需要一些投资,我觉得这符合我们数字电视我们能做什么这个思路里面的一个子,我们就开始参加中国数字电视地面标准的芯片开发,当然也是标准的制定等等,我们作为投资人参加。
同时我们在这个产业的时候,在旁边又成立了一个同方公司,叫同方凌迅,因为你作为一个地面标准,你除了做芯片以外还有人做设备,还有人拿这些设备去做运营实验。既然是个标准,不可能是一个纸上的东西,一定要有运营和实验检验这个东西对不对,所以我们在这边又成立了一个运营公司,相当于设备公司。后来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又收购了清华大学的吉兆公司,是专门做发射机的,因为地面广播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设备就是发射机,我们无线电系正好有这样一个公司,我们就收购了这个吉兆公司。
再往下,大概到03年、04年,还都在开发过程里面,应该是08年,去年地面标准正式公布实施,这个时候当然我们从芯片公司到设备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数字电视领域里,芯片当然是一个核心的东西,发射机也是一个核心设备,除了这些核心设备以外,最大量的,就是说作为一个产业,产业化规模最大量的其实还是终端,终端是人人得要要的。这种情况下,正好整个电视机这个产业实际上是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转换的过程,就电视机本身来讲,所谓数字电视机到平板电视机,液晶的也好、等离子的也好,这个电视机的技术跟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机技术,已经有了,不说百分之百至少85%以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我们这些搞PC的人来讲、搞IT技术的人来讲,显得更近,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就开始介入到数字电视终端,就是现在所谓的液晶电视、平板电视。在这个平板电视领域,在整个数字电视设备圈里,就是说从芯片到发射极到接收终端,这个设备基本上就都有了。
在这个过程里面,大家都知道,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等这几个企业的成功来看,他的成功在于他建立了一套非常好的运营机制,他投了很多钱,但是他最最值钱的是他整个系统的运营。电视机其实也是一样,数字电视也是一样,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向数字电视运营这方面考虑,所以我们跟上海文广在IPTV方面的合作,有一个公司,百视通,这几年也发展的非常好。这个公司发展的也非常好,到几百万用户,而且也发展的非常快。最近我们和上海文广对这个公司又进行了重组,这个公司将来可能也会上市等等。
所以对我们来讲,在数字电视这个产业链里面,看起来是一件一件事,看起来是很多元,其实你一想就是一个数字电视,而且彼此之间会有互相的支持。我们在投一个新的产业的时候,首先看我对电视理解不理解,第二,看别的事情对他有没有帮助,这种帮助在后期其实大家都长大了,没有关系了,但是在前期他的成长过程里面,这种帮助是非常大的,能够帮助产业迅速的成长起来。我觉得产业来讲还是互相有关联的。因为产业其实是开始起步,起步以后有自身的规律,当然可以慢慢发展起来。
主持人:我觉得这点对中国的很多公司也许会有帮助,因为中国的很多公司做的是自己的小事情,可能没有看整个产业链、环境的变化,包括现在的三网融合,很多时候是竞争者、合作者无所不在。
陆致成:这件事情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一种想法,是不是要这样做,当然也有的公司做的很好、很专,做钮扣的、做领带的。这个很不容易,我很佩服他们专的精神,其实根本的是他的指导思想。另外一个问题,实际上是他的资源,有没有这种资源,这点是作为同方来讲,背靠清华,他在这方面的资源其实是比较好的。你做那件事情,在这个领域里头你一定要有高端的人才,不说数一数二,至少也得是高端的。你有了这个人才以后,就可以你再给它相应的产业方面的支持,这件事情就能够成。像我们刚才说的,我们在这些领域其实每一件事情里头都会有相应的人才在,没有这个人才我也不敢做这件事。虽然你想做那件事情,但是你要有这样的人才结构,有这种人才引进来,或者说愿意跟你合作,你这件事情才会这样做,这也是同方比较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离清华比较近,大家沟通比较简单,对很多事情理解也比较容易达成一致,这样就比较容易走到一起,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外因条件吧。
主持人:台湾也有很多类似的企业。
陆致成:台湾跟我们的做法有不同,我觉得台湾的那种做法也很好,他们叫协力厂。但是协力厂他有一个龙头企业,很多企业在这儿,这些企业可能有股权、可能没有股权,但是关系不错,可能很好的朋友、亲戚,我做这件事你是不是投,大家一起做起来,这个其实是非常好的模式。但是中国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还不够,可能是因为台湾的机会比较少,有一个龙头其他的人就会拿它作为机会来做,中国就说,你是这儿有一个龙头,但是我在别的地方还有机会不一定跟着你的龙头走,我自己在那边当一个小龙头,因为中国未开垦的处女地很多,所以市场的机会不一样。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讲,确实需要一些这样的合作,像我们现在的数字电视产业,也是有很多合作伙伴。我希望我在这儿建立一个电视机整机厂,我希望钣金、包装等等都一些来,都在我这个园里一起做。这样大家都节省成本,大家都有了比较好的供应链关系,这样降低了成本,所以对这点来讲对大家都是好事情。所以产业做到一定程度,这种产业思路,除了我们刚才说自己的产业链以外,还要跟其他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形成一个产业链,这样能够保证我们整个这件事情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
物联网与智慧地球:信息技术要渗透到工业里去
主持人:另外一个热门话题是物联网,物联网最近可能在股市上炒的比较多,也是因为中国移动在推这个东西。同方也有自己的物联网策略,同方对它的看法是怎样的?
陆致成:关于物联网,我们在十一以前和中国移动的重庆分公司签了一个占合作协议,就是关于共同开发M2M技术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个可能会很有前景的事情。中国移动为什么会选我们做这件事?M2M其实就是物联网的另外一种叫法,人和机器、机器和机器、机器和人,M2M就是机器和机器两个之间的联络。我在那也做了一个演讲,这个演讲里,我说,在物联网这个领域其实包括三个方面,一个就是终端,终端包括传感器、包括执行器,你要检测到那边,同时下面的信息反馈下来能够处理。另外一个就是传输性,要有通信系统,可以是移动,也可以是电信,也可以是网络,各种形式。这两件事情其实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也都做得很好,也都在用。
还有一件事情,对整个应用行业所谓中央大脑的指挥系统,或者软件平台,或者对行业理解的软件。所以物联网是靠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只靠两部分没有用,不会发挥最大的效用,所以这三部分结合起来,物联网是发挥最大的效应。未来的发展,就是从整个的技术的发展也好、从未来的社会生存形态的发展也好,一定是这件事情发展起来的。
所以物联网也好、M2M也好,不管怎么叫,是未来在IT产业里面会是一次新的革命,会使我们整个社会存在的形态、我们的很多技术形态都发生本质的变化。今天,温家宝总理也提出来建设物联网,我们很多企业也做了很大的工作,所以这件事情我觉得是非常有前景的事情。
当时我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容易理解的例子。我们用这个系统,从同方的特征来看,我们是有IT的能力,同时我们在很多行业里头,我们是那个行业的专家。比如集中供热的行业,集中供热我们本身就是学这个专业的,只是用计算机改造这个专业。在这个专业里头有一个很典型的应用。
选几个简单的例子。大家上大学的时候你去澡堂洗澡,三个人在里面洗的好好的,第四个人进去一拧龙头,大家就哇哇乱叫,水不是热就是凉了,又重新调一次。这就是一个水力平衡的问题。我们现在做的城市供热里面,1个城市大概有400个龙头,就是热力站。一个大的管网,热从电力出来到热力站,再分配到各个小区和家庭。这个过程,每个热力站在不断的调节,让每家每户的温度都平衡,就是都比较暖和,但是又不能太热了。在这个过程里面,其实就是说,流量、水温、房间的温度、空气的温度,整个这些数据都是通过这个系统送到中央,由中央计算,这个阀门开多大、那个阀门开多大?你动这个阀门的时候,不会影响其他399个阀门,这个跟澡堂子的原理是一样。这里用到的技术其实就是物联网的应用。
从前面的传感终端到执行器(就是阀门),通过通信系统送到中央,中央系统算好后再返回信息,达到控制。这种控制有和没有,差异是30%。能耗能够节省30%。节省30%是什么概念?5千万平米,一个城市大的有8千万、1个亿的建筑平米,中等城市也要4千万建筑平米。如果你不用,只能给3千万建筑平米供热,用的话,可以给4千万建筑平米供热。一平米的热费,就是一年一个采暖季的费用大概是二三十块钱,这样算下来,一年就省了3个亿。所以这种情况下物联网就是会带来一个非常好的显著效果,所以这个领域里面我们也是做了好多工作,全国的热力控制系统的市场,我们占有大概六七十的份额,这是很典型的应用。
其他的还有很多很多,人们生活中的每个方面其实都有,目前这些技术都应该越来越成熟。作为同方来讲,在整个这样一个领域里头,传输系统是移动的事情,我们现在跟移动签一个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在传输系统里做一个门,相当于所有的信号通过我这儿,然后我送到相应的行业解决办法里面,解决完问题,再通过我下去,移动提供了链路,我们做服务商,这件事情是很有意义的。
除了做这件事情,两头还要有布局。这边有传感器、有执行器,有终端,有末端设备,上面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东西。物流业是通过车,你要去调度这个车、你要去调度这个货,这有一套管理系统。所以我们在这两个也都在做事情。刚才说到同方的业务挺宽,实际上我们的宽,是IT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所以这也是我们能够比较快的,其实我们过去在介入物联网的应用。现在这种概念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我们会更多的来做,这也是我们未来在IT产业里面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前面讲的数字电视是一套,物联网和M2M整个这个领域在我们IT产业又是一环,在这个环里我们又有相应的很多技术。刚才说跟移动签的协议实际上串到一起了,像上面说,我们要有一个总的平台有很多软件,这个软件它的开发是需要工具的,我们有一个公司专门做这个软件的开发工具,做好这个软件平台以后,各行各业的应用就更容易开发,它就更多的不需要做软件的人来开发,而是懂专业的人,热网的人、懂供热的人来开发这方面就简单了。所有的软件工程师开发一个他不懂的行业的软件其实是很累的、很浪费时间的,这两个结合是通过中间件的,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搞了五六年、七八年了,因为我们很多行业都在用,所以这个中间件是我们自身的需求,现在随着自身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工作越来越完善,传感器这边也是,当然我们的传感器更多的我们热能领域的传感器,当然传感器领域很宽了,这边还有大量的工作。
所以在整个物联网产业链里面,应该说物联网已经不是个产业链的概念,就是无所不包的,在整个行当里头,其实有很多很多事情要跟更多的方面合作。所以我们是作为移动的合作伙伴,相当于门户来讲,我们更多的工作是提出对每一个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就是在这个行业里该怎么弄,在那个行业里该怎么弄,让各行各业的人大家一起来用这个东西。
主持人:您讲的东西,按我的理解,很像IBM的智慧地球,其实他用的可能是有这个意思。
陆致成:其实是一回事。大概前年、去年底,IBM刚刚提出,我跟IBM的一个副总裁一起聊过这个事情,我说你这个肯定是一个台湾籍的美国人提出来的,这个词像台湾话不像大陆话,所以当时我就说,就跟他开个玩笑,后来他说确实,当时那天会上提这个人真是台湾籍的人。
实际上这个东西就是随着IT技术不断的发展,实际上是把行业的应用跟IT的供给结合,现在国家成立了工业与信息化部,其实就是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信息技术要渗透到行业里,在工业里是首当其冲的,只有通过工业的信息化改造才能把作出的信息化产品提供给受众,服务业要要走这条路,但是拿什么做,还是要靠工业支持。
主持人:您刚刚说的供热,把城市变成一个人体,好像有大脑。
陆致成:相当于智能的系统,就像人一样。
主持人:我觉得今天的访谈跟其他的访谈不大一样的就是,跟您聊像跟工程师、科学家聊,有商业、资本,同时也有纯粹的科技。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也祝愿同方能够在未来有更大的进步,能够更多的用科学来改造这个社会。
陆致成:我们做公司当然要给股东带来更多的回报,不同的是你这个回报通过什么途径和手段。这一点其实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讲很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个愿景,就是说我要做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我要用科技成果产业化这样一条思路来做,我最后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科技成果产业化,我们是紧紧的围绕我们的愿景来做事情。
主持人:谢谢陆总,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