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院判决书上网公开:不怕揭丑决不护短
自从有了“网评法院”栏目,有了判决书全部上网这个硬性规定,河南法院网的点击量直线上升,截至目前已超过800万人次
进入河南法院网,点击“网评法院”,一条条评论扑面而来:
“从上诉到受理,中间整整157天,将近半年时间才立一个案子,是否效率太低了?《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6月16日,网友徐宁给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书挑错。
“我国哪部行政诉讼法有"第一百四十二条"?市中院根本没认真审理就又驳回。”7月29日,网友吉云霞对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个判决提出质疑。
……
“我们不怕揭丑,决不护短。因为我们是人民的法院,我们所做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权利。”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说。
勇气之举
“公开判决书,接受群众监督!”
判决书上网,河南不是首创。然而,能够将这一举措以如此大的力度在全省范围全面推开,实属难得。河南法院的司法公开工作也由此走在全国前列。
判决书上网公开,需要勇气。
一份判决书居然有43处瑕疵;另一份判决书将受害人写成“判处有期徒刑3年”;还有一份判决书把活人写成死人,直到当事人找来才发现……这些看似笑话的判决书,就曾出自河南个别法院。
“公开判决书,接受群众监督!”张立勇要求,“省高院要率先垂范,当好标兵!”他的一句话意味深长:“审判权只有在阳光下运行,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下行使,才能遏制腐败,制止不公。”
2008年12月30日,除法律明确规定不能公开的案件以外,省高院所审案件全部在网上公开,社会舆论纷纷叫好。
今年1月14日,张立勇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宣布:“上半年,各中级法院裁判文书要全部上网公布。下半年,各基层法院裁判文书要全部上网公布。”
在裁判文书上网快速推进的同时,2月5日,河南法院网上多了一个新的栏目“网评法院”:“欢迎社会各界、广大网友对全省各级法院和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意见。”
栏目一开,留言滚滚来,截至8月5日,半年时间已经超过1500条。河南法院网的点击量在1个月内激增160余万人次。网友留言基本做到件件有答复,不少都是院长直接督办。有网友感慨:“把这么多言辞犀利的留言放在网上,勇气可嘉!”一署名为“外省网民”的网友7月28日留言:“来这里面投诉的多,表面上看上去怨气较重,似乎忿忿不平,其实人们心里有数,绝大多数网民心里明白,越是投诉公开了,我们离真正的公正就越近了。”
倒逼机制
“一双双眼睛时时在盯着我们,大意不得,马虎不得”
每天一早,河南省高院领导的案头都会摆上一份《舆情网评摘报》,许多尖锐问题都在这里得到反映。
4月29日,网友闫英荣在网上发帖,反映商丘中院和夏邑法院执行错误。帖子被送达河南省高级法院领导案头,督办文件迅速下发。商丘中院调查发现,案件执行并无问题,但有两名法官接受了当事人宴请。最后,两名法官退还了两倍的吃饭费用,同时在全院大会上作检查并受到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