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称,上世纪人类捕捞导致掠食性鱼类减少了三分之二。 腾讯科学 据《科学美国人》报道,最近的研究发现,全世界掠食性鱼类的种群数量在过去一个世纪已经惊人的下降了三分之二,最大的原因来自于20世纪70
-- 近日,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表的《“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显示,在取自重庆、武汉、南京以及马鞍山四市的野生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
腾讯科学讯(过客/编译)最近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鱼类在大脑中缺乏必要的痛觉受体,因此无法像人类和其它动物一样体验疼痛。虽然鱼类拥有伤害感受器,这种感觉受体能够通过向大脑发送警告信号,对伤害身体的物体或
当鱼看到水中自己的投影时,常表现出焦虑和恐惧,甚至想和“投影”搏斗一番。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鱼害怕自身投影有原因,鱼类这种本能反应与人类相似。 研究报告由最新一期英国《生物学通讯》发表。 “搏斗”实
一个多国古生物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近日发布进展:牙齿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助于判断动物的食性。相关文章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所属杂志《边缘学科》(Interface)上。文章称,牙齿表面的粗糙度与食性紧密相关,具
翼龙头骨,蓝色示巩膜环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情节最近被化石所证实:迅猛龙趁着夜色捕食,而食植物的大块头们几乎一天到晚都在吃东西。以前人们总认为,恐龙是昼行动物,它们白天出来觅食,将夜晚留给小型哺乳
新华社伦敦电(记者张家伟)英国南极考察处日前发布的研究显示,这一机构的南极科考站6月份监测到南极地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百万分之400(400PPM),意味着人类活动带来的碳排放上升已逐步影响到地球最偏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就认为星系拥有一个贪婪的“胃口”,需要大量“新鲜”的气体才能满足,现在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直接的证据,观测到这些气体的流动。本项研究的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 据国外媒体报道,虽然熊猫是地球最可爱的物种之一,但是最新一项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温度升高,熊猫的安全将带来毁灭性的冲击。 目前科学家最新预测显示,未来百年全球气温呈逐渐上升趋
--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追踪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关注原油泄漏所带来的环境破坏,但清楚表达他的观点,即英国石油公司对英国、美国和其他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