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溪传播学论坛(第2版)

分类: 图书,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信息与传播理论,传播理论,
品牌: 戴元光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313054609
·条形码:9787313054609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泮溪传播学论坛(第2版)》选取了国内外传播学术界有关当前学术热点问题的论文,以理论思辨、历史考证、定量分析、文化研究等诸多方法,探索了国内外新闻传媒领域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理论与分析工具,梳理了当代中国传播学术研究的轨迹,《泮溪传播学论坛(第2版)》由理论研究、传媒制度、媒介研究和传媒与文化四大部组成。
编辑推荐《泮溪传播学论坛(第2版)》完全尊重学术自由的历史传统,积极倡导健康的研究活动,欢迎对传播学展开学术讨论,包括探讨、争鸣、批评和反批评。
目录
理论研究
关于后现代文化消费主义
怎样的文人?怎样的论政?——散论近代中国知识人报刊理念的流变及其成因
受众研究中的文化革命
传媒制度
全球化语境下民族国家与传媒制度的结构变迁——亚洲传媒产业发展案例研究
上海公共租界电影审查制度考(1927-1937年)
媒介研究
信息预警和公开:危机管理成功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从三鹿集团“问题奶粉”事件说起
从《花花公子》到《藏春阁》:阶层、种族及男性气质的市场营销
媒体中的种族与犯罪——媒介效果视角的研究
媒体色情与暴力的诉求和影响
出售《幸存者》——用电视新闻推动商业娱乐
传媒与文化
新媒体的崛起与大众文化新症候
作为流行文化的“Salsa舞”观众种族认同建构
……[看更多目录]
序言传播学是年轻的学问,传播却是与人类历史一样长的活动。“传播与人类共生共存,它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与利益,也给了人类许多的烦恼与困惑”。传播学的这一特点将使传播学研究变得越来越具挑战性。
本书将秉承一贯的编辑思想,即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传播学发展与研究,尊重不同的学术思想,关注传播学发展中的新动向、新观点、新信息,为传播学研究开辟一个新天地。
本书将服务于所有传播学研究者和传播学爱好者,为所有与传播学有关的同仁,包括中国的同仁和外国的同行,提供进行文化关照的信息。
本书完全尊重学术自由的历史传统,积极倡导健康的研究活动,欢迎对传播学展开学术讨论,包括探讨、争鸣、批评和反批评。
本书的宗旨仍然是:学术自由,百花齐放,坚持真理,包容悖论。
文摘插图:

而且,齐美尔在其对时尚的界说中也谈到了关于文化消费是社会区分的方式这一理论。因为他认为:“正如我已说过的,时尚是阶级分野的产物,并且像其他一些形式特别是荣誉一样,有着既使既定的社会各界和谐共处,又使他们相互分离的双重作用。”“时尚的本质是由分界功能——再加上模仿功能——构成的这一点特别的明显,在此情况中时尚向邻近的阶级暴露自己。”这一理论也与他所谈到的流行是阶级区分的产物是相通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时尚和流行是相同的事物的不同说法而已。而且,从齐美尔给时尚下的定义里我们更可以看出:“时尚是一种特定范式的模仿,是社会相符欲望的满足。一般来说,时尚具有这样的特殊功能,它能够诱导每个人都效仿他人所走的路,并可以把多数人的行为归结于单一的典范模式;同时,时尚又是求得差别化需要的反映,即要求与他人不同,要富于变化和体现差别性。”这一定义正好揭示出了时尚的内部矛盾:即从众性和差别性。它一方面把大众汇集在一起,一方面又让不同阶层借此区分开来,这也正如流行一样,这种矛盾性构成了事物的两个方面,共同存在于时尚和流行当中。
3.洛文塔尔的“消费偶像观”
洛文塔尔在1961年的《文学、通俗文化与社会》第四章《大众偶像的胜利》的文章中提到了他的“消费偶像观”。虽然洛文塔尔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的“消费偶像观”却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消费社会理论的先驱,而他的“消费偶像观”也正好体现了文化消费是社会区分的方式这一理论。他在对20世纪美国通俗杂志中传记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世纪初公众崇拜的对象——成功的企业家,到了40年代已让位于娱乐明星和体育健将,人们的关注兴趣已经由“生产偶像”转变为了“消费偶像”。而消费偶像助长了人们的消费意识,人们开始关注关于社会和个人的消费及其的消费方式,于是,所谓的“偶像”为了突显自己的独特性,一方面要先让别人去诠释和理解自己身上的文化符号,让他们去共享这些符号,另一方面又开始了对其他独特性的追求,所以他们对于独特性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当中低阶级开始起而抄袭这些“偶像”的习性时,他们只好不停地变换自己的消费模式。
4. 让·波德里亚:“拟象与仿真”理论——象征交换符号现
在波德里亚的理论中,以消费为主导的后现代消费社会,符号是本体,与现实无关,商品被符号的结构所制约,遵循了仿真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