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兼论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经济后果(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学术文库)

分类: 图书,管理,战略管理,成长与上市,
品牌: 杨亦民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2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509709443
·条形码:978750970944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学术文库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兼论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经济后果》基于代理成本理论的视角,构建了大股东控制下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关系模型;基于成长性、股权结构以及股东的风险转移动机三维分类度量,就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展开实证检验。
投资、融资是现代企业资金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投融资决策构成了企业的两项基本财务活动,融资决策拟解决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来源问题,投资决策则强调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
《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兼论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经济后果》就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之间关系展开系统性研究,启示了人们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表现特征的认识,深化了人们对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思考,明确了人们对融资决策优化的选择。
作者简介杨亦民,1973年生,湖南邵阳人。2006年12月获重庆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管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公司财务与会计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湖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湖南省委省政府参政议政课题、湖南农业大学人才基金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基金课题3项。在《管理工程学报》、《系统工程学报》、《改革》、《中国流通经济》、《预测》、《工业工程与管理》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刘星,1956年生,河南镇平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获重庆大学工学学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重庆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1991~1992年任香港城市大学会计学系研究员,曾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学术访问或学术交流。兼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会计学会副会长等。
编辑推荐《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兼论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经济后果》: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学术文库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第六节 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评价
第一节 理论研究回顾及述评
第二节 相关实证研究述评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的制度环境分析
第一节 企业投融资体制的内涵与运行机理
第二节 我国企业投融资体制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制度环境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股东控制下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文献述评
第二节 控制性股东的控制权私利行为特征
第三节 理论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第四节 模型的简要评价及理论扩展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股东控制下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股东控制下融资结构的经济后果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融资结构的经济后果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关系扭曲的对策性思考
第一节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第二节 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建设
第三节 强化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机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传统公司金融理论认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是由经济中的偏好和技术所决定,并且在完美的市场条件下,公司的融资模式选择是中性的,因此,企业的融资结构与投资决策行为无关。但是,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信息不对称,从理论上讲,融资结构作为企业资金来源形式的表现结果,会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企业投融资决策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着企业价值的实现。本书的目的是在基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分析不同类型控股公司的融资结构与投资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关系,试图建立一个融资结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理论体系,并从实证层面,以企业的新增投资规模与资产负债率之间的可计量关系为基础,对融资结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内在机理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回答:融资结构为什么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如何?不同类型控股公司的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背后根源是什么?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变化会对企业价值造成怎样的影响?如何通过二者关系的协调,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目前人们对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之间关系的认识仍局限于观念层面,关于它们之间的深层次影响涉猎极少。因此,本书就这一问题展开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后记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全社会资产结构的变迁使得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传统型金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股票市场为主体的资本市场得以迅速崛起。鉴于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表现出的深远影响,在理论上展开关于资本市场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市场有效性、资本资产定价、公司治理结构、契约与激励机制、市场微观结构等,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大厦。其中,研究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决策行为及其运行效率也是现代公司金融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公司金融理论体系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之间并非松散的、偶然的关系,而是蕴涵着深刻的内在机理,并试图根据理论发展提供的工具解决融资结构变化给企业投资行为及企业价值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就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同一国家(地区)的不同阶段来说,企业面临的投融资制度环境的变迁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差异必然导致企业投融资之间关系的不同。本书正是从中国资本市场的现有制度安排出发,对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关系及其经济后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希望能够为优化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本配置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