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

分类: 图书,科技,金属学与金属工艺,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一般性问题,
品牌: 武文革
基本信息·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页码:39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118064661/9787118064667
·条形码:978711806466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分两大部分,共计18章。第1章~第10章为切削原理部分,包括基本定义、刀具材料、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切削摩擦学、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已加工表面质量、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及切削用量优化、高速切削。第11章~第18章为切削刀具、磨削部分,包括车刀、成形车刀、孔加工刀具、铣削与铣刀、拉削与拉刀、数控加工与高速加工刀具、磨削与砂轮、切削过程有限元模拟与仿真技术。各章都配有适量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学院和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及相近专业学生的教材,还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是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1章 基本定义
1.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1.2 刀具的几何参数
1.3 刀具标注角度的换算
1.4 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2章 刀具材料
2.1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2.2 高速钢
2.3 硬质合金
2.4 涂层刀具
2.5 其他刀具材料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3章 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
3.1 研究金属切削变形过程的意义和方法
3.2 金属切削层的变形
3.3 前刀面上的摩擦及积屑瘤现象
3.4 切屑变形的变化规律
3.5 切屑的类型及其变化规律
3.6 切屑的卷曲与折断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4章 切削力
4.1 切削力的来源,切削合力及其分解,切削功率
4.2 切削力的测量及切削力指数公式
4.3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4.4 切削方程式
4.5 切削力理论公式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5章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5.1 切削热的产生和传出
5.2 切削热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5.3 切削温度
5.3.1 切削温度的定义
5.3.2 切削温度的测量
5.3.3 切削温度的分布
5.3.4 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5.4 切削温度对切削变形的影响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6章 切削摩擦学
6.1 金属切削时的摩擦特点
6.2 金属切削的摩擦机理
6.3 切削时的摩擦系数
6.4 切削液
6.4.1 切削液的分类
6.4.2 切削液的作用
6.4.3 切削液的润滑机理
6.4.4 切削液的添加剂
6.4.5 切削液的选用原则
6.4.6 切削液的使用方法
6.5 刀具磨损
6.5.1 刀具磨损的形态
6.5.2 刀具磨损的机理
6.5.3 刀具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
6.5.4 刀具耐用度的经验公式及刀具耐用度的分布
6.6 刀具破损
6.6.1 刀具破损的主要形式
6.6.2 刀具破损的防止
6.7 合理耐用度的选用原则
6.7.1 刀具寿命的选择
6.7.2 切削用量与生产率的关系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7章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7.1 切削加工性及其衡量指标
7.1.1 切削加工性的概念
7.1.2 切削加工性的衡量指标
7.2 影响切削加工性的因素
7.2.1 工件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
7.2.2 化学成分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
7.2.3 金属组织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
7.3 改善切削加工性的途径
7.4 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8章 已加工表面质量
8.1 已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
8.2 已加工表面的形成过程
8.2.1 已加工表面的形成
8.2.2 切削表面的受力过程
8.3 已加工表面粗糙度
8.3.1 表面粗糙度产生的原因
8.3.2 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8.4 加工硬化
8.4.1 加工硬化产生的原因
8.4.2 影响加工硬化的因素
8.5 残余应力
8.5.1 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8.5.2 影响残余应力的因素
8.6 精密切削加工的表面质量
8.6.1 刀具方面的措施
8.6.2 切削条件方面的措施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9章 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及切削用量优化
9.1 概述
9.2 刀具合理几何角度及其选择
9.3 制定切削用量的原则
9.4 切削用量三要素的确定
9.5 切削用量优化的概念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10章 高速切削
10.1 概念
10.1.1 高速加工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0.1.2 高速加工技术的内涵
10.2 理论基础及特点
10.2.1 高速切削机理的研究
10.2.2 高速加工技术的特点
10.3 高速切削加工的结构体系
10.4 相关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10.4.1 高速切削的机床技术
10.4.2 高速切削的刀具技术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11章 车刀
11.1 车刀的种类与用途
11.2 焊接车刀
11.2.1 焊接车刀刀片的选择
11.2.2 焊接式车刀刀槽的选择
11.2.3 焊接式车刀刀杆截面形状和尺寸选择
11.3 机夹车刀
11.4 可转位车刀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12章 成形车刀
12.1 成形车刀种类和用途
12.2 径向成形车刀前角和后角
12.3 径向成形车刀的廓形设计
12.4 成形车刀加工圆锥面时的误差
12.5 成形车刀的样板与技术条件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13章 孔加工刀具
13.1 孔加工刀具种类和用途
13.2 麻花钻
13.3 深孔钻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13.4 铰刀
13.5 镗刀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14章 铣削与铣刀
第15章 拉削与拉刀
第16章 数控加工与高速加工刀具
第17章 磨削与砂轮
第18章 切削过程的有限元模拟与仿真技术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已经有很多种优秀的版本,理论性及学科的系统性也很完整。但随着切削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的学习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本书在编写中着重突出切削的基本理论及对生产的影响,以及刀具的选用等内容;认真贯彻GB/T12204-90所规定的金属切削基本术语和符号、最新国标GB/T、18376.1-2008(《切削工具用硬质合金各组别的基本成分及力学性能要求》)的标准;在选材上又增加了近几年发展的切削与刀具新技术,如高速切削技术、切削过程的模拟仿真技术等;从而使内容变得更精练、更新颖、更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全书共18章,第1章~第3章由中北大学刘丽娟编写;第4章、第6章、第9章、第13章由中北大学辛志杰编写;第5章、第7章、第8章由中北大学陆春月编写;第10章、第17章由中北大学成云平编写;第11章、第12章由太原工业学院李雅青编写;第14章由太原科技大学李淑娟编写;第15章、第16章、第18章由中北大学武文革编写。全书由中北大学武文革、辛志杰担任主编,完成统稿、修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编者阅读和分析了已经出版的多种相关图书及资料,所用参考文献均已列于书后,在此特向这些资料、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欠妥之处,恳请各位同仁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插图:

第1章 基本定义
金属切削加工是用金属切削刀具把工件毛坯上预留的金属材料(统称余量)切除,获得图样所要求的零件。要实现金属的切削加工,使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表面质量达到设计与使用要求,保证优质、高效与低成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工件与刀具之间要有相对运动,即切削运动;刀具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切削性能;刀具必须具有适当的几何参数,即切削角度等。
本章主要讲述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的基础知识,目的是掌握金属加工中的一般规律。
1.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一、切削运动
金属切削的过程是刀具与工件相互运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切削运动是指利用刀具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层,以获得所要求的尺寸、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运动。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运动;另一个是进给运动。
1.主运动
使工件与刀具产生相对运动而进行切削的最主要的运动,称为主运动。主运动的.特点是运动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