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与实务(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基础课规划教材)

分类: 图书,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技术管理,
品牌: 俞鸿斌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30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302209332/9787302209331
·条形码:978730220933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基础课规划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与实务》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编写,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突出了工学结合、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体现了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的先进教学理念。《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与实务》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针对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所需的岗位技能,分成若干典型实训项目,通过质量管理典型案例的开展、分析、讨论、实施,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质量管理技能。《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与实务》以最新颁布的GB/T 19000-2008族标准设计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了新标准的理解实施要点,并融合了相关内审员资格证书、“质量工程师”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教学设计更贴近实际。《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与实务》可作为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企业管理培训、ISO 9000管理认证培训教材,还可供本科院校师生、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爱好者参考使用。
编辑推荐《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与实务》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与实务》特色:
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并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并轨的新型教育模式编写。
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理论知识阐述条理清晰,详简得当,易于掌握。
丛书特色:
依据职业岗位的需要,选择并组织教材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性,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项目案例丰富,且源于实际。
目录
第1章 认识质量和质量管理
1.1 认识质量和质量管理
1.1.1 质量的概念
1.1.2 质量的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1.1.3 质量的形成过程
1.1.4 质量概念的演变
1.2 质量管理的概念
1.2.1 质量管理的概念
1.2.2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1.2.3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1.2.4 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化
1.2.5 我国的质量管理发展大事回顾
1.3 “质量是企业生命”案例分析讨论
1.3.1 任务要求
1.3.2 检查方法
1.3.3 评估策略
拓展训练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训练题
第2章 顾客满意度测评
2.1 顾客与顾客要求
2.1.1 顾客
2.1.2 顾客要求
2.2 顾客满意与顾客满意管理
2.2.1 顾客满意
2.2.2 顾客满意管理
2.2.3 顾客忠诚
2.3 中国顾客满意指数
2.3.1 中国顾客满意指数基本模型
2.3.2 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的层次
2.4 顾客满意度测评
2.4.1 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的意义
2.4.2 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程序
2.4.3 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方法
2.5 顾客满意度调查案例实施
2.5.1 任务要求
2.5.2 检查方法
2.5.3 评估策略
拓展训练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训练题
第3章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3.1 认识ISO9000族标准
3.1.1 ISO9000族标准简介
3.1.2 我国的GB/T19000标准
3.2 GB/T19001—2008/ISO9001:2008标准理解和实施要点
3.3 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案例实施
3.3.1 任务要求
3.3.2 检查方法
3.3.3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3.3.4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设计阶段
3.3.5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阶段
3.3.6 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和试运行
3.3.7 质量管理体系正式运行和申请认证阶段
3.3.8 评估策略
拓展训练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训练题
第4章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4.1 认识审核相关术语
4.2 质量审核概述
4.2.1 审核的定义
4.2.2 质量审核的分类与目的
4.2.3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范围
4.2.4 审核准则(审核依据)
4.2.5 内部审核的时机与频度
4.2.6 质量审核的原则
4.2.7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比较
4.3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4.4 内部审核员
4.4.1 内部审核员的作用
4.4.2 审核员应具备的素质
4.5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案例实施
4.5.1 任务要求
4.5.2 内部审核的步骤
4.5.3 审核策划
4.5.4 审核准备
4.5.5 审核实施
4.5.6 编写审核报告
4.5.7 纠正措施和跟踪验证
拓展训练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训练题
第5章 质量检验
5.1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5.1.1 与质量检验有关的定义
5.1.2 量检验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5.1.3 质量检验的依据
5.1.4 企业质量检验的步骤
5.2 检验方式的分类
5.3 质量检验方法
5.4 质量检验案例实施
5.4.1 任务要求
5.4.2 质量检验计划
5.4.3 进货检验
5.4.4 过程(工序)检验
5.4.5 最终检验和试验
5.4.6 不合格品的控制
拓展训练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训练题
第6章 抽样检验
6.1 抽样检验简述
6.1.1 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的含义
6.1.2 抽样检验分类
6.2 统计抽样检验基本理论
6.2.1 统计抽样检验概念
6.2.2 接收概率
6.2.3 百分比抽样检验的不合理性
6.3 GB/T2828.1 —2003标准术语
6.4 抽样检验案例实施
6.4.1 任务要求
6.4.2 GB/T2828.1 标准应用基本程序
6.4.3 某球阀产品抽样方案
应用案例
拓展训练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训练题
第7章 质量成本管理
7.1 认识质量成本
7.1.1 质量成本概论
7.1.2 质量成本管理
7.2 质量成本的预测和计划
7.2.1 确定比较基期和比较基数
7.2.2 建立质量成木指标体系
7.2.3 质量成本预测
7.2.4 质量成本计划
7.3 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和核算
7.3.1 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
7.3.2 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
7.3.3 质量成本的核算
7.4 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和报告
7.4.1 质量成本综合分析
7.4.2 质量成本报告
7.5 质量成本控制与考核
7.5.1 质量成本控制
7.5.2 质量成本考核
7.6 质量成本分析和核算案例实施
7.6.1 任务要求
7.6.2 典型案例
拓展训练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训练题
第8章 质量改进
8.1 质量改进的概念
8.1.1 质量改进和持续改进的定义
8.1.2 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的区别
8.1.3 质量改进的意义
8.1.4 质量改进的类型
8.2 质量改进对象的选择
8.3 质量改进的实施
8.3.1 质量改进的基本程序
8.3.2 质量改进的具体步骤
8.4 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
8.4.1 调查表法
8.4.2 分层法
8.4.3 水平对比法
8.4.4 头脑风暴法
8.4.5 因果分析图法
8.4.6 流程图
8.4.7 树图
8.4.8 控制图
8.4.9 直方图法
8.4.10 排列图法
8.4.11 散布图法
8.5 质量改进案例实施
拓展训练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训练题
附表GB/T2828.1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的现代制造业中心之一,全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急速发展,但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我国产品质量水平低,竞争能力差。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基层管理人员,而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中质量管理教育比较薄弱,导致目前企业在岗的质量专业人员缺乏系统的质量专业知识和质量管理技能,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缺乏基本的质量管理知识。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全球性的市场竞争直接表现为产品质量的竞争和服务质量的竞争,提高质量不仅是企业竞争的策略,而且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本书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采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并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并轨的新型教育模式编写。为了使广大高职院校学生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技能,将来能胜任企业生产及质量管理工作,编者组织了多年从事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的企业专家、多年从事质量管理生产实践的高工和具有丰富的相关教学经验的教师,共同参与编写了本书。
本书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内容的选择作了重要改革,突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改变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本书基于实际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过程,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将知识点项目化;把质量管理原理、质量检验等相关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ISO 9000内审员资格证机“质量工程师”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书主要针对非企业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特别适用于高职高专机电类质量管理课程教学的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管理方法与统计技术兼顾,同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使本书内容现代化。
本书共分8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都基于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认识质量和质量管理、顾客满意度测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质量检验、抽样检验、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改进等内容。每个项目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项目案例导入、相关知识点、任务提出和实施、拓展训练等内容,项目来源于真实企业的典型工作案例,内容贴近实际。教材设计特色鲜明、体系完整,每章后面均附有本章小结、思考题和训练题,以满足教学要求。
文摘插图:

2.质量以需求的变化为中心,不断改进和提高
质量形成的若干环节以产品的适用性——需求为轴心,构成循环结构。企业根据使用信息进行产品改造或第二代产晶开发,开始第二次循环。一次循环接一次循环,周而复始,但每一次循环都不是对上一次的简单重复,质量的提升是一个不断上升、不断提高的过程。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发展,为满足需求,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3.质量的形成取决于每一个环节
质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系统,其总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每个环节的质量。因此,必须注重过程的管理,运用过程方法,确保过程质量。
4.质量形成过程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质量形成过程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朱兰质量螺旋曲线中有三个环节与企业外部相联系:采购与物料供应商、销售与顾客、市场研究与社会市场需求。所以,产品质量的形成并不只是企业内部行为的结果,它还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