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分类: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经济学分支科学,
品牌: 彭晓春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20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122060314/9787122060310
·条形码:978712206031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作为节能减排的中心内容,已得到越来越多环保工作者及相关人士的重视,《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结合作者多年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编写而成,主要介绍了清洁生产及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评价与应用、清洁生产工艺、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可供环境领域科研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
编辑推荐《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人类社会及其环境问题
1.1.1 环境问题的分类
1.1.2 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
1.2 工业发展与资源、能源的消耗
1.3 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
1.4 自然资源、能源与清洁能源
1.4.1 自然资源
1.4.2 能源
1.4.3 清洁能源
第2章 清洁生产
2.1 清洁生产的由来
2.2 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
2.2.1 清洁生产的定义
2.2.2 清洁生产的内涵和特点
2.2.3 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和方法
2.2.4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
2.2.5 生命周期评价
2.2.6 清洁生产与ISO14000
2.2.7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2.3 绿色化学与清洁产品
2.3.1 “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工”
2.3.2 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介绍
2.3.3 绿色产品与环境标志
2.3.4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2.3.5 绿色食品认证与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关系
2.3.6 产品生态设计
第3章 清洁生产审核
3.1 清洁生产审核的定义
3.1.1 清洁生产审核的发展概况
3.1.2 清洁生产审核的定义
3.2 清洁生产审核的目的与原则
3.2.1 清洁生产审核的目的
3.2.2 清洁生产审核的原则
3.3 清洁生产审核的方式
3.4 清洁生产审核思路
3.5 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作程序
3.5.1 筹划和组织
3.5.2 预审核
3.5.3 审核
3.5.4 方案产生和筛选
3.5.5 可行性分析
3.5.6 方案实施
3.5.7 持续清洁生产
3.6 能源审计
3.6.1 能源问题
3.6.2 清洁生产审核与能源审计
3.6.3 能源审计
第4章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
4.1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4.1.1 指标及指标体系定义
4.1.2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
4.2 我国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架构
4.2.1 宏观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4.2.2 微观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4.3 清洁生产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4.3.1 定量条件下的评价
4.3.2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条件下的评价
4.3.3 清洁生产评价程序
4.3.4 清洁生产评价报告书的编写要求
第5章 清洁生产工艺
5.1 化工行业清洁生产工艺
5.1.1 绿色化工理论与研究
5.1.2 醇醚混合物的双甲精制工艺
5.1.3 尿素的深度水解技术
5.1.4 合成氨原料气精制技术——双甲新工艺
5.1.5 硫酸工业双转双吸技术
5.1.6 离子膜法电解制烧碱
5.1.7 维生素C的超滤提取工艺
5.2 钢铁行业的清洁生产工艺
5.2.1 烧结工序清洁生产技术
5.2.2 焦化工序清洁生产技术
5.2.3 炼铁工序清洁生产技术
5.2.4 炼钢工序清洁生产技术
5.2.5 轧钢工序清洁生产技术
5.2.6 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5.2.7 钢铁行业节能技术
5.3 纺织印染行业清洁生产工艺
5.3.1 清洁的前处理技术
5.3.2 清洁的染色/印花技术
5.3.3 清洁的整理技术
5.3.4 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5.3.5 纺织印染行业节能技术
5.4 造纸行业清洁生产工艺
5.4.1 清洁的制浆生产工艺
5.4.2 清洁的造纸生产工艺
5.5 皮革行业清洁生产工艺
5.5.1 鞣前清洁生产技术
5.5.2 鞣制清洁生产技术
5.5.3 鞣后清洁生产技术
第6章 循环经济
6.1 循环经济的由来与发展
6.2 线性经济和循环经济
6.3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6.4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6.5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6.6 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
6.7 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
第7章 工业生态园区
7.1 工业生态学
7.2 生态工业园区
7.3 生态工业园区与工业生物群落
7.4 工业生态系统的演化
第8章 生态工业园区实践与研究
8.1 卡伦堡工业生态园区
8.2 我国工业生态园区建设
8.3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8.4 生态园区评价体系研究
8.5 可持续城市的建设与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
……[看更多目录]
序言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社会生产力和改造自然的强度在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的深层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公害”与近代环境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环境、资源和能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需要的同时,必须避免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引下,沿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道路,利用全新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绿色化”发展模式,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我国对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以作为法制保证和制度要求。相应地,有关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也在逐步展开,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学科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在广泛阅读相关学科资料的基础上,我们编著《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一书。本书按照清洁生产的来源,推行清洁生产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清洁生产工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和研究进展的思路组织。全书分成8章,第1章由彭晓春与谢武明共同编著,第2章~第5章由谢武明编著,第6章~第8章由彭晓春编著。书后附有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以及环境保护和工业企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是在集纳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由于学科的快速发展且参考的资料众多,部分参考文献未能详细列出,在此向相关学者和专家致敬和致歉。由于受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存在许多疏漏或不当之处,敬请有关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插图:

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环境问题按照成因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将由自然力引起的称为原生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引起的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滥采滥捕使珍惜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环境污染则指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人物理环境后,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或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和人类健康受损。环境污染不仅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产生的污染物质造成的直接污染,也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运动性质引起的污染,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有时候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难以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常常又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通常意义上所指的环境问题即为次生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