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研究资料

分类: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张新颖,金理编
出 版 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字数:版次: 1页数: 全二册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106202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实力深厚、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自1970年代末至今,她的创作实践与业绩见证了近30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过程。自然,这也是我们编选这一卷研究资料的意义所在。
本书大致分为创作谈、对话录、研究论文选与研究资料目录、王安忆作品目录五个部分:
自新时期以来的每一文学思潮中,我们几乎都可以发现王安忆的身影,甚至领风气之先,毫不夸张地说,王安忆的若干作品完全可以视作文学在探索时代精神过程中的标高。“创作谈”一辑表露了这位探索者步步行来的心迹。
“对话录”通过智慧火花的碰撞与交流,展现一位优秀作家思考的深度与视界的宽度。
王安忆的勤奋与才华,赢得了众多读者与研究者的尊敬,几乎她每一阶段的创作都能引来文坛注目,辑录一批有质量并具代表性的研究、评论文章,不仅有助于认识王安忆本人的创作,也可由此寻绎、理解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的脉络与面貌。“论文选”中有体贴的鉴赏、会心的赞誉,也不乏真诚的批评与一针见血的洞见,编选者力图客观呈现而不妄加臧否,读者自可在与作家本人的创作谈相结合的对照阅读中有所发见。
目录
写作历程(对话)
第一辑创作谈
我的小说观
故事和讲故事
小说的物质部分
故事不是什么
故事是什么
我看长篇小说
小说的定义
小说的情节和语言
小说的思想
小说的情感
情感的生命——我看散文
我看短篇小说
小说的当下处境
论长道短
小说的创作
第二辑对话录
两个69届初中生的即兴对话
问女何所爱——谈电影《风月》的创作
我是女性主义者吗?
长度——漫谈中国电视连续剧之二
理论与实践:文学如何呈现历史?
关节口
第三辑研究论文选
从王安忆说起
秀出于林:谈王安忆的短篇小说
“雯雯”的情绪天地——谈王安忆的短篇近作
难题的探讨——给王安忆同志的信
想起王安忆
《小鲍庄》的形式与含义
语言洪水中的坝与碑——重读《小鲍庄》
“悲剧的诞生”与“谎言的衰朽”——王安忆《叔叔的故事》及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问题
坚硬的河岸流动的水——《纪实与虚构》与王安忆写作的理想
王安忆的新神话——一个理论探讨
城市的肖像——读王安忆的《长恨歌》
营造精神之塔——论王安忆九十年代初的小说创作
……
第四辑研究资料目录
第五辑王安忆作品目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辑创作谈
我的小说观
王安忆
回顾我十年的写作小说的过程,我发现这是一个逐步明确小说的二元化的道路。在最初的时期,我写小说,只是因为有话要说,我倾诉我的情感,我走过的人生道路所获得的经验与感想。在这阶段,我不承认小说是有思想与物质两部分内容的。因为在那时,我写小说正处于一个类似童年时期的协调一致的情境之中,我要倾诉的情感带有自然的形态,好比瓜熟蒂落。但是,我渐渐地感到了不满足。其实在我选择写小说作为我的倾诉活动的时候,就潜伏了另一个需要,那就是创造的需要。这时候,自我倾诉便无法满足创造的需要了。而一旦承认小说是要创造一个存在物,自己个人的经验便成了很大的限制。要突破限制,仅仅依靠个人经验的积累和认识,是不够的,因为任何人的经验与认识都是有限的,还应当依靠一种逻辑的推动力量,这部分力量,我就称之为小说的物质部分。在这个阶段里,我常常为形式的问题所困扰,物质部分落实到小说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便是叙述方式的面貌。所以,我常常想的是:我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叙述方式。而我以为最高的境界,应当是思想与物质的再次一元化。就是说,故事降生,便只有一种讲叙的方式。但这在目前对我来说,还只能是一种审美的观念,我只可能叙述和描绘这一种观念。并且,我还只能从否定的一方去表述,就是说,我知道不要什么,却还不知道要什么。但这种观念,已成为我写作小说的理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