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防卫

分类: 图书,体育/运动,武术/气功,
作者: 张银福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91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872635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违法犯罪,尤其暴力犯罪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而法律在保障民众个人安全方面的责任就落在每一位民众自己身上。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防身自卫,减少成为受害者的机率,以抵抗违法犯罪尤其是暴力的侵害。因此,从马斯洛理论的生存角度来说,防身自卫是人类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人人都要学,人人都应会。
目录
序言
知识篇
一、遭受犯罪侵害的社会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二)社会意识因素
二、遭受犯罪侵害的个体原因
(一)个体心理结构
(二)个体人生观结构
三、犯罪侵害容易发生的自然环境条件
(一)时间的选择
(二)空间的选择
四、实施犯罪侵害的特点规律
(一)侵害者的身份与侵害特点
(二)侵害者实施违法犯罪的选择性规律
(三)侵害者实施违法犯罪的动机及触发因素
五、犯罪侵害的预防措施
(一)家庭措施
(二)单位措施
(三)校园措施
(四)街头措施
(五)开车措施
(六)公交措施
(七)文体娱乐措施
(八)旅游措施
自护篇
一、针对犯罪侵害的不同阶段,实施自我保护
(一)侵害前阶段
(二)侵害阶段
(三)侵害后阶段
二、对于暴力侵害的防身自卫
(一)防身自卫的基本体系
(二)防身自卫的安全意识
(三)防身自卫的基本策略
三、临界防卫的应对技巧
(一)过硬的心理
……
训练篇
书摘插图
知识篇
要想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犯罪侵害,实现自我保护,必须首先了解导致犯罪侵害发生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自我保护,首先要控制侵害的直接原因、条件及相关的危险因素,避免诱发产生犯罪侵害的现象发生,使自己不成为被害人。当然,一旦遇上犯罪侵害,我们必须要最有效地实现临界的防卫保护。
一、遭受犯罪侵害的社会原因
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有秩序的结构,从社会视角考察,遭受犯罪侵害的社会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因素与社会意识因素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和社区是人们生活、成长所不能脱离的重要社会环境空间。作为社会的个体,能否健康地成长,在社会环境中而不使自己因为性格、素质、行为、态度等方面的某些缺陷而具备被害倾向,这与其家庭、学校和社区职能的有效发挥是休戚相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