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导论(第2版)(西方语言学经典教材)
分类: 图书,语言文字,语言学,语言理论与方法,
品牌: 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43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309063147/9787309063141
·条形码:978730906314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西方语言学经典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认知语言学导论(第2版)》是最早出现、流行较广的认知语言学教科书。它在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基本框架下,全面而深入地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系统地阐发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既有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一般介绍,也有对一些重要专题的深入探讨;不但反映了认知语言学的最新发展,而且也不乏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创见。内容丰富,见解新颖,注重实用,是读者学习和研究认知语言学的蓝本和重要文献。
编辑推荐《认知语言学导论(第2版)》从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这个总体框架来安排全书内容:第一章到第三章主要在经验观的框架下讨论了认知范畴、原型、范畴层次、概念隐喻与转喻等重要概念;第四章在凸显观的范围内讨论框架及与之相关的构式;第五章讨论了注意观的解释潜力;第六章讨论了以整合为核心的语言在线(或曰“即时”)处理,并与关联理论的一些信条联系起来。第七章讨论认知理论在象似性、语法化、词汇演变中的解释力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目录
序
第二版前言
出版商的致谢
印刷体例
绪论
第一章 原型和范畴
1.1 颜色、正方形、鸟和杯子:对词汇范畴的早期经验主义研究
1.2 范畴的内部结构:原型、属性、家族相似性和完形
1.3 语境依赖与文化模型
第二章 范畴化层次
2.1 生物体和具体物体的基本层次范畴
2.2 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
2.3 概念层级
2.4 范畴化和复合词形式
2.5 基本层次范畴和基本经验:行为、事件、特性、状态和处所
第三章 概念的隐喻与转喻
3.1 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
3.2 隐喻,转喻和情感范畴结构
3.3 作为思维方式的隐喻:来自科学和政治的例证
3.4 用转喻思维:潜力与限制
第四章 主体与背景
4.1 主体与背景,射体与界标:早期对于介词的研究
4.2 主体,背景及两个隐喻:简单小句句型的认知解释
4.3 其他类型的凸显及认知处理
第五章 框架及构式
5.1 框架与脚本
5.2 事件框架和开启注意力视窗
5.3 特定语言框架及其在叙述文本中的使用
5.4 构式语法
第六章 整合和关联
6.1 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
6.2 语言分析与描写中的概念整合
6.3 广告文本、谜语和笑话中的概念整合
6.4 关联:一种认知语用现象
第七章 认知语言学的其他问题
7.1 象似性
7.2 词汇演变和原型性
7.3 语法化的认知方面
7.4 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译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章 原型和范畴
1.1颜色、正方形、鸟和杯子:对词汇范畴的早期经验主义研究
世界由无限多样的物体组成,这些物体有着不同的质地、形 状和颜色。我们是如何把这种多样性变成易于组织的词义的? 为什么我们甚至可以在它们之间(如在“红”与“橙”或“绿”与 “蓝”这些颜色之间)似乎没有清晰的分界线的情况下,也能做到这一点?实验心理学表明,我们是用焦点或原型色作为定位点的,实验心理学对表示形状、动物、植物和人造物的范畴也作了类似的观察。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动,发现自己被各种各样现象包围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生物体和物体:人、动物、植物、日常生活中所有种类的人造物品,如书、椅子、汽车和房子。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不难识别它们,也不难对它们进行分类并给予它们合适的类别名称。然而,对于其他种类的实体,比如生物体的一些组成部分,要识别它们、对它们进行分类并进而给它们命名,就不是那么容易。人类与动物的膝盖、脚踝、脚,树的树干、大枝、小枝就属于此类实体。膝盖骨属于膝盖,而树干则包括从地面长出的部分,这可能是显而易见的。可是膝盖到哪一点结束,而大腿又从哪儿开始?树干从何处过渡为树梢,大枝从何处过渡为小枝?类似的问题同样出现在地形地貌的名字和表示天气现象的词上。
后记5年前,复大学现代汉语语法方向02级的彭利贞、陈贤、许国萍、赵微、朴珉秀等五位博士研究乍在戴耀晶教授的“语言学名著选读”课上研习F.Unggere和H-J.schmid的An Introductzon toCognitive Linguzsttcs,后来老师建议这些学生把该书译成中文,并推荐给复旦大学出版社,作为西方语言学经典教材系列的一种。两年前,把译稿交给出版社时,该书即将出第二版,出版社希望等第二版出来后按新版翻译。前后历经5年,终于有了现在这个本子。
这个译本能面世,首先要感谢戴耀晶先生,因为这个译本也可以看作是他的02级5名博士研究生同窗几载的纪念;他一直关注译稿的进展,还为译本的出版写了序。游汝杰教授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一直给译者以督促和鼓励,使本译稿能早日完成;熊学亮教授对译者提供了热情的支持,并担任了本书的总审校,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韩结根先生为本书出版所做的出色工作。
事非经过不知难,学术专著翻译更是如此。我们尽可能把书的原貌平实地展现给读者,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帮助一些读中文比读外文更有亲切感的读者更方便地理解认知语言学,而不是相反。如果能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陈贤博士和朴珉秀博士参加了第一版的翻译与讨论。这次第二版的稿子最后的分工大致如下:
彭利贞: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结语;
许国萍:第三章、第七章;
赵微: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