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艺术,音乐,综合,
  品牌: 乔建中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页码:48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6924099

·条形码:978780692409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传统音乐》讲音乐对于人类有绝大的功用,这是无论什么人不能不承认的。我国近来最没长进的学问要算音乐了;虽然现在也有人在那里学着西人弹琴唱歌,大都还只是贵族式的,要说把音乐普及到一般民众,这真是一件万分渺远的事。而且一国的文化,也断然不是抄袭些别人的皮毛就可以算数的,反过来说,也不是死守老法,固执己见,就可以算数的,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到进步两个字。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

作者简介乔建中,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韵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辞典》。主要社会兼职有《音乐研究》副主编、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等多职。代表性著述有《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合著)、《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叹咏百年》、《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中国音乐》、主编《中国锣鼓》、《典藏中国音乐大系》等学术文集、辞书共12种,自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赴全国20多个民族地区作实地考察,以及赴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十余国讲学交流。目前正在撰写《中国乐器志.膜鸣卷》及《中国音乐地理学》等专著,并继续进行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学术史及中国音乐地理学的研究。

目录

乔建中:序

刘天华:国乐改进社缘起

刘天华:我对于本社的计划

乔建中:导读

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

乔建中:导读

吕骥: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

乔建中:导读

常任侠:汉唐时期西域琵琶的输入和发展

乔建中:导读

王震亚:京剧《贵妃醉酒》的音乐分析

乔建中:导读

武俊达:山歌、小调到戏曲唱腔的发展——以扬剧曲牌《梳妆台》为例

乔建中:导读

程云:试论戏曲音乐的牌子音乐及板子音乐——戏曲音乐散论之一章

乔建中:导读

郭乃安:试论民间曲调的可塑性

乔建中:导读

杨荫浏:孔庙丁祭音乐的初步研究

乔建中:导读

钱仁康:《月子弯弯》源流考——兼谈“吴歌”

乔建中:导读

高厚永:民族曲式中的变奏原则

乔建中:导读

王耀华:福建南音唱腔旋法中的多重大三度并置

乔建中:导读

董维松:民族音乐结构形态中的程式性与非程式性

乔建中:导读

杨匡民:民歌旋律地方色彩的形成及色彩区的划分

乔建中:导读

黄翔鹏: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关系——音乐史论之一

乔建中:导读

江明惇:关于民歌特征的美学思考

乔建中:导读

乔建中:音地关系探微——从民间音乐的分布作音乐地理学的一般探讨

乔建中:导读

栾桂娟:说书调与唱书调——论曲艺音乐的两种唱腔类型

乔建中:导读

赵宋光:旋律学学科建设刍议(注)

乔建中:导读

袁静芳:乐种学导言

乔建中:导读

黄允箴:变宫的轨迹——民歌传承的“旋律基因”探幽

乔建中:导读

……[看更多目录]

文摘刘天华:我对于本社的计划

改进国乐这件事,在我脑中蕴育了恐怕已经不止十年,我既然是中国人,又是以研究音乐为职志的人,若然对于垂绝的国乐不能有所补救,当然是件很惭愧的事。现在有这许多同志来组织这个国乐改进社,虽然还只呱呱坠地,算不定它的终有,可是有了芽,总有开花结果的希望,所以我虽然在这“四海困穷”的当儿,也不免破涕为笑。

因为社务进行的关系,有几位同志要我做篇计划书,在成立刊上发表。这真是一件大难事!您想,改进国乐这个问题多么大?凭我们这数十人去做,做一辈子也做不了它们一个角;而况我们非有职业牵制,即在求学时期。还有一层,“万事非钱不行;”我们社里既没有基金,又没有收入,只靠我们几个穷书生掏腰包,又加之以这个年头儿,能掏得出多少!那么,在这人材经济两缺的状况之下,有什么预算什么计划可拿来发表呢?还是干脆不说罢?而我们的诚意与精神,也就跟着这物质上的缺乏同归乌有么?这当然是不能的。既然不能,就得从无可计划中打出一条有计划的路来。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