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

分类: 图书,体育,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中国武术,太极武术,
品牌: 郝明之
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42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3332188X/9787533321888
·条形码:978753332188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杨式太极拳》介绍了:杨式太极拳源于河南温县省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为清代拳师河北永年人杨露禅所创。经其祖孙三代刻苦钻研、反复磨炼,由小架演变出中架、大架,由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定型。杨式太极拳以静御动,既可以怡养性情,又可以强身益寿,男女老幼皆宜演练,所以不仅在国内习者愈来愈众,而且在国外也广为流传。
编辑推荐《杨式太极拳》由齐鲁书社出版。
目录
引言
自序
上篇 杨式太极拳概述
一 太极拳的健身与养生
二 太极拳及杨式太极拳的源流
三 杨式太极拳传统大架的主要特点
四 习练杨式太极拳传统大架的三点原则要求
五 锻炼中的个人体会
六 对练拳中几个问题的浅释
七 练习太极拳前的准备工作
中篇 杨式太极拳图解
一 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一百一十五式图解及说明
二 杨式太极器械图解
(一)杨式传统五十三式太极剑套路图解
(二)杨式传统四十式太极刀
(三)杨式传统太极大杆练法动作图解
三杨式太极拳推手各种练法动作图解
附:陈炎林《太极散手对打》
下篇 杨式太极拳拳论
一 太极拳老谱
二 杨澄甫论太极拳两则
三 李雅轩谈太极拳
四 陈炎林论劲
附录
恩师太极拳名家刘仲桥先生
杨式太极拳名师李雅轩先生在济南的传人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年幼时不懂武术,也从未接触过太极拳。青年时期生了一场大病,一种奇特的暴发性痢疾,高烧四十余度,住省城一家大医院治疗,但久治不退烧,滴水不能进。省城各大医院的专家前来会诊,用尽各种药物均无效果,直到在我身上试用了一种进口新药,方勉强治愈。出院后我身体极度虚弱,许久未能康复,一直病休在家不能上班。1954年春,经友人介绍,我拜杨家拳第四代传人、太极拳名家李雅轩(椿年)的高徒刘仲桥为师,练习杨式太极拳。刘仲桥老师为杨家拳第五代传人,抗战时期在成都跟随李雅轩大师习练杨式太极拳,是李雅轩的高徒,其拳术和推手在师兄弟中出类拔萃,至今仍受到众师弟的仰慕。刘仲桥老师于1983年病逝,终年78岁。
文摘插图:

太极拳的源流与发展,历史悠久。始自何时为何人所创,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至今没有最终定论。有的书追溯到六朝时期和宋、元、明时期。议论最多的是宋朝时期道家名师张三丰(峰),但又缺乏历史文字记载。各朝代所传名字不同,叫法不一,式子多少也不一样,但是,都属于内家拳,因此,不再赘述。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门派纷呈。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最著名的拳种之一,它兼具竞技、防身、健体、娱乐、防病和延年益寿等多种功能。因此,深受群众的喜爱。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大流派。清朝河北省永年县人杨露禅(名福魁,字露禅)三进河南温县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历经十八年,学习陈式太极拳。他刻苦练习、钻研,在陈式太极拳老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后历经其祖孙三代研习,创编了杨式太极拳。其基本特点是:大开、大展大松、大柔,自然、柔和、优美、舒适,没有僵劲拙力。
后记中国太极拳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就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数代人的研究、摹练,形成了多种流派的完整的、有条理的、系统的拳架。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大架,动作舒展优美、大开大展、大松、大柔、大软,练起来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对人的气血流通、强身健体、防疾去病大有益处。
中国太极拳,是中国独有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当代先进文化组成内容。它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它是一种很深奥的武术,既能健身强体,又能防身御敌,还能起到医疗保健作用。虽经数代人钻研、摹练,技艺提高,造福人类,但是我们现在不去挖掘整理,钻研提高,大力推广,仍将有失传的危险。也可能在传承中,只注重外形,甚至只追求造型美,而丢掉了最为宝贵的内涵,而流于一般的太极操、太极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