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走向:聚焦高层决策与国家战略布局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中国未来走向:聚焦高层决策与国家战略布局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政策、政论,
  品牌: 《中国未来走向》编写组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8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010078440

·条形码:978701007844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未来走向:聚焦高层决策与国家战略布局》内容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既是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也渐渐成为世人眼中的现实。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时逢盛世,我们在欢欣鼓舞之余,更应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不仅需要向历史学习,汲取以往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更需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探索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唯此,才能在世界发展的时空坐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敏锐把握时代的脉动,迈出坚实有力、富有节奏的步伐,实现民族振兴的百年梦想。

未雨绸缪。百年的民族屈辱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告诉我们,必须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作出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只有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上推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编辑推荐《中国未来走向:聚焦高层决策与国家战略布局》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言

一 历史篇

昔日辉煌:中国综合国力曾独领世界风骚上千年

与工业文明擦肩而过:中国曾错失四次现代化良机

民族复兴:近代中国沉沉的痛、深深的梦

从党旗到国旗:跨越人类社会的“卡夫丁峡谷”

改革之路:鲜花曾告诉我们,你怎样走过

“中国奇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 形势篇

站在21世纪的地平线上

未来走势:从冲突中求强势到和谐中求多元

历史火炬的传递:世界权力中心、财富中心转移

战略是刀尖上的哲学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四大挑战

21世纪社会主义会复兴吗

机遇大于挑战:崛起并不是梦

历史的新契机等待我们把握

三 战略篇

“中国模式”:风景这边独好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透过明云的霞光

历史方位: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改革永无止期: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中国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四位一体”新格局

生态文明:远虑近忧下的新抉择

小康社会:国富民安并不是海市蜃楼

发展走向:现代化社会

四 经济篇

正视问题,接受问题,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金融危机:风起于青萍之末

远景展望: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自主创新:让“隐形的翅膀”更有力量

中国经济战车的“四轮驱动”

区域协调发展:让阳光渗透每个角落

农村改革:东方大国的圆梦之旅

宏观调控:让“看得见的手”更加有力

五 政治篇

民主如何才是一个好东西

“第三波”退潮:西方民主失去昔日魅力

中国要走自己的民主创新之路

民主模式:对“普世价值”的诘问

民主“推销”下的中国选择

基层民主:绘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依法治国:绝非“纸上谈兵”

服务型政府:与“官衙门”说再见

六 文化篇

文化软实力:大国争雄的角力场

“文化软实力”与中华复兴

重视软实力,打造中国魅力

“山寨文化”能走多远,走向何方

文化安全:别克、星巴克、肯德基,这还是中国吗

今天你“雷”了吗:网络文化是柄“双刃剑”

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控制权

七 社会篇

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住有所居:一个渐进的民生目标

促进就业:2009年最大的民生考题

撑起护卫人民健康的保护伞

教育公平:不能只是“镜花水月”

治理困境:群体性事件为何频发

追求“和谐”: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整合机制

八 政党篇

政治角色: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争论:一党制与多党制孰优孰劣

功能转型:由全能党变成服务型政党

困惑:发展民主一定会导致多党制吗

胡锦涛: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

党内民主:路在何方

廉政建设:对腐败行为“零容忍”

九 发展道路篇

外交战略:复杂变局中的运筹帷幄

武力崛起:一条绝不可复制的道路

国家是力量容器,亦须重视“木桶原理”

核心军事能力建设:防患之根本在于有备

两岸统一:我的未来不是梦

“中国威胁论”挡不住大国脚步

和平发展:“中国路”、“中国梦”、“中国心”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是对一个民族智慧的考验。

中华崛起,民族复兴,既是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也渐渐成为世人眼中的现实。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时逢盛世,我们在欢欣鼓舞之余,更应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不仅需要向历史学习,汲取以往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更需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探索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唯此,才能在世界发展的时空坐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敏锐把握时代的脉动,迈出坚实有力、富有节奏的步伐,实现民族振兴的百年梦想。

未雨绸缪。百年的民族屈辱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告诉我们,必须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作出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只有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上推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摘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当家做主

1949年9月30日下午,天安门广场上,美术供应社女工赵文瑞在国旗杆下目睹她缝制的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点,飘扬在天空之中。这是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在此两个月前,上海解放不久,来自浙江温州的青年曾联松看到新政协筹备会在报上刊登的一则征求国旗方案的启事,他欣喜不已,用半个月的时间构思、设计了五星红旗的方案。

缝制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重任落到了赵文瑞身上。刚刚从家庭妇女成为工人的赵文瑞双手捧过新中国的国旗图案,欣喜的泪珠夺眶而出。她从前门外老字号“瑞蚨祥”买来大幅的红绸料和黄缎料,按着政协会议公布的国旗说明,用黄缎子剪出两颗大五角星,8颗小五角星。精确地贴在红绸料的正反两面,五角比齐对正,一针一线地缝制。

得民心者得天下。新中国的成立,得到全中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和响应。当时的新闻报道记载了如下盛况:北京街头,到处亮着辉煌的灯光,许多普通住户的门上也挂着红星灯笼,首都200万人民欢欣鼓舞……天津全市180万人民,狂欢鼓舞,彻夜未息……上海600万市民在国歌和礼炮声中肃然起敬。

在中国共产党之前,改造社会的方案五花八门,先是康有为等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欲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之后,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旗帜,想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们的努力都归于失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