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苏童最新力著)

分类: 图书,小说(旧类),中国当代小说,综合,
品牌: 苏童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2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020069878
·条形码:978702006987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河岸》是一部描写现实与历史、青春与成长的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烈士的后代“库文轩”在文革时代,因其烈属的头衔遭到诸多质疑,便在被指有作风问题后剪了自己的阴茎。为了让离开河岸的父亲能与奶奶的纪念碑永远在一起,库文轩儿子库东亮把象征历史光荣的纪念碑背到了船上,在岸上人的讨伐声中,库文轩投河自尽。
故事展现了库文轩、库东亮父子的荒诞命运,展现了生命的卑微与顽强。青春成长的烦恼与历史的荒诞不经。
小说展现了主人公库东亮的残酷青春与灰色记忆,这个来自香椿树的少年漂泊者在河流之上,空旷、孤寂,历史和现实如时间与空间一样迷茫,烈士邓少香和和当红慧仙的沉浮荣辱,仿佛穿透了历史烟云而陷入现实迷障。质朴的船民和势利的市民对立而又相似,傻子扁金屁股的鱼纹和库文轩的胎记,该消失的和不改消失的一样无奈。
作者简介苏童,1963年生于苏州,作家。
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代表作包括《米》、《我的帝王生涯》、《红粉》、《妻妾成群》、《已婚男人》和《离婚指南》等。
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蜚声海内外。
媒体推荐如果谈到在法国受到关注较多,影响较大的中国当代作家,苏童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法国先后出版了六部他的作品《妻妾成群》(Epouses et concubines,1991年,弗拉马利翁出版社)、《红粉》(Visages fard e s,其中还收录了《妇女生活》,1995年,毕基耶出版社)、《罂粟之家》(La Maison des pavots,1996年,中法文对照版,友丰书局)、《米》(Riz,1998年,弗拉马利翁出版社)、自选小说集《纸鬼》(Fant o mes de papiers其中收录十八篇短篇小说,1999年,德克雷德•布鲁韦出版社),以及《我的帝王生涯》(Je suisl"empereur de Chine,2005年,毕基耶出版社)。苏童近乎病态的狂想曲,仿佛穿着黑漆外套,任性而优雅。
——小说家[美]约翰•厄普代克
苏童的世界令人感到不能承受之轻,那样工整精妙,却是从骨子里就掏空了的。在这样的版图上,苏童架构或虚构了一种民族志学。苏童再度证明他是当代小说家中最有魅力的说故事者之一。
——哈佛大学教授 王德威
来自香椿街上的少年漂泊到河流之上,空旷、孤寂,仿佛穿透了历史烟云而陷入现实迷障。青春成长的烦恼与人性的变异妖孽般纠缠在一起,质朴的船民和势利的市民对立而又相似,傻子扁金屁股的鱼纹和库文轩的胎记,该消失的和不该消失的一样无奈。《河岸》是超越《妻妾成群》、《红粉》、《米》的扛鼎之作,苏童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因此更为深远。
——编后感言王干
编辑推荐一条河。一群流放者。一段发囧的历史。《河岸》 :沉寂三年,苏童真正意义上的新长篇!
追忆并不遥远的1970年代
读过余华的残酷《兄弟》,再看苏童笔下的荒诞青春!
1. 文坛鬼才苏童历时3年、精心打造,《兄弟》之后,再述1970年代的残酷青春。
2. 《河岸》超越《妻妾成群》、《红粉》、《米》苏童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因此更为深远。
目录
上篇
儿子
隔离
生活作风
河流
天堂
字
码头
船民
东风八号
寻人
沙发
慧仙
抓阉
母亲
河水之声
河祭
下篇
少女
红灯
名人
人民理发店
理发
一天
惩罚
孤船
纪念碑
下去
鱼或尾声
……[看更多目录]
文摘儿子
1
一切都与我父亲有关。
别人都生活在土地上,生活在房屋里,我和父亲却生活在船上,这是我父亲十三年前作出的选择,他选择河流,我就只好离开土地,没什么可抱怨的。向阳船队一年四季来往于金雀河上,所以,我和父亲的生活方式更加接近鱼类,时而顺流而下,时而逆流而上,我们的世界是一条奔涌的河流,狭窄而绵长,一滴水机械地孕育另一滴水,一秒钟沉闷地复制另一秒钟。河上十三年,我经常在船队泊岸的时候回到岸上,去做陆地的客人,可是众所周知,我父亲从岸上消失很久了,他以一种草率而固执的姿态,一步一步地逃离岸上的世界,他的逃逸相当成功,河流隐匿了父亲,也改变了父亲,十三年以后,我从父亲未老先衰的身体上发现了鱼类的某些特征。
我最早注意到的是父亲眼睛和口腔的变化,或许与衰老有关,或许无关,他的眼珠子萎缩了,越缩越小,周边蒙上了一层浓重的白翳,看上去酷似鱼的眼睛。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都守在船舱里,消沉地观察着岸上的世界,后半夜他偶尔和衣而睡,舱里会弥漫起一股淡淡的鱼腥味,有时候闻起来像鲤鱼的土腥味,有时候那腥味显得异常浓重,几乎浓过垂死的白鲢。他的嘴巴用途广泛,除了悲伤的梦呓,还能一边发出痛苦的叹息,一边快乐地吹出透明的泡泡。我注意过父亲的睡姿,侧着身子,环抱双臂,两只脚互相交缠,这姿势也似乎有意模仿着一条鱼。我还观察过他瘦骨嶙峋的脊背,他脊背处的皮肤粗糙多褶,布满了各种斑痕,少数斑痕是褐色或暗红色的,大多数则是银色的,闪闪发亮,这些亮晶晶的斑痕尤其令我忧虑,我怀疑父亲的身上迟早会长出一片一片的鱼鳞来。
为什么我总是担心父亲会变成一条鱼呢?这不是我的妄想,更不是我的诅咒,我父亲的一生不同寻常,我笨嘴拙舌,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他与鱼类之间暧昧的关系,还是追根溯源,从女烈士邓少香说起吧。
凡是居住在金雀河边的人都知道女烈士邓少香的名字,这个家喻户晓的响亮的名字,始终是江南地区红色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颗音符,我父亲的命运,恰好与这个女烈士的亡灵有关。库文轩,我父亲,曾经是邓少香的儿子——请注意,我说曾经,我必须说曾经——这个文绉绉的极其虚无的词,恰好是解读我父亲一生的金钥匙。
邓少香的光荣事迹简明扼要地镌刻在一块花岗岩石碑上,石碑竖立在她当年遇难的油坊镇棋亭,供人瞻仰。每逢清明时节,整个金雀河地区的孩子们会到油坊镇来祭扫烈士英魂,近的步行,远的乘船或者搭乘拖拉机。一到码头,就看得见路边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