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

分类: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社会调查和社会分析,
品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页码:17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00119876
·条形码:978750011987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英语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报告的突出特点是,阐述30年改革开放特定背景下的中国人类发展。总的结论是:中国30年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报告认为,从新阶段中国人类发展的现实需求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仅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还可以有效地缓解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人类发展新阶段
引言
人类发展理念与人类发展指数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类发展
中国人类发展新阶段与新挑战
中国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
基本公共服务与中国人类发展
第二章 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和体制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体制与政策的演变
义务教育
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
基本社会保障
公共就业服务
第三章 基本公共服务:目标与差距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区域问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分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焦点:农民工群体
性别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 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之一:用统一的标准确定清晰的全体公民都有权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
政策建议之二:明确界定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责任,并将这种责任的履行作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能力建设的基石
政策建议之三:改革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充分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需资源,并使这些资源能够被分配到最急需的政府单位手中
政策建议之四: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消除影响农村人口公平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构性障碍
政策建议之五:明确划分中央、省级以及省以下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的权限与职责
政策建议之六:引入全国统筹的政策架构,为农民工群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政策建议之七: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与监测体系,强化对各级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政策建议之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多元参与机制,加强社区和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包括实际参与供给、监督以及表达消费者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与预期等
政策建议之九:建立一个系统、协调一致的基本公共服务法规体系,增强这些法律法规的权威性
……[看更多目录]
序言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类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创造了世界反贫困史上的奇迹,中国已经基本走过生存型社会发展阶段,开始向发展型社会阶段跨越。
站在中国改革发展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矛盾正住发生阶段性变化。与改革之初相比,生存性问题的压力在减弱,发展性问题的压力在增强。30来来,中国通过市场化改革,比较成功地解决了基本生存资料的短缺问题。但是,全社会全面快速增长的基本公共需求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不到位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成为新阶段中国人类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课题。因此,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制和制度,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成为促进新阶段中国人类发展的重要任务。
人类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政府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核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保障广大社会成员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就业、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为人的全面发展。
新阶段中国人类发展重要的目标是实现公平的发展。中国政府提出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政策决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将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努力消除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使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由此可见,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阶段不断提高中国人类发展水平和公平程度的现实需求。
本报告以“惠及l 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为主线,阐述了中国30年来人类发展的变化和规律,对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历史、现状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和分析,并从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这对促进中国全面建设公平、公正、和谐的小康社会客观要求的政策、体制、制度和机制创新,对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全面了解,都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是第五份《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也是由中国专家撰写的第二份报告,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完成。该院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充分发挥“小机构、大网络”的特点,从体制转轨研究的角度切入报告主题。即将面世的报告将证明,他们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