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薛瑞萍班级日志)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薛瑞萍班级日志)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小学,四年级,语文,
  品牌: 薛瑞萍

基本信息·页码:24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44506282/9787544506281

·条形码:9787544506281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丛书名:薛瑞萍班级日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破茧而出的四年级》是“薛瑞萍班级日记”之一。同听一首歌,同看一本书,同诵一首诗。一班人同时沉浸于美好事物的感觉,是一群小鱼游成海洋里最大的大鱼的感觉。对于儿童来说,如果这种感觉足够充沛,足够有力,如果这种感觉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今天在教室听到看到享受到的,都将作为饱满的种子、优质的煤炭埋藏于儿童生命的深处。

作者简介薛瑞萍:网名“看云”。1965年生,籍贯江苏省海安县。1984年毕业于安徽省霍山师范学校。任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至今。人生观: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职业观: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

编辑推荐真实,自然,清晰,完整……《破茧而出的四年级》是国内第一部母语教学及班级成长记录!

文摘第一部分 上学期

九月:在我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

八八六十四

开讲座、听讲座、备课、评课、挪动教室、填写各种表格……上班,马不停蹄地忙碌——其实已经一周了。

学生28日报到。对面的柏堰村小终于关闭,全校最后二十几个学生,不得不转学来到62中。四(2)班再度成为全校人数最多的班级。

4年以来,从上届到这届,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设计容量为50人的教室,实际容纳学生人数依次为30人,55人,58人,60人,64人。

既是借读,从理论上说,四个新生也可以转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兴园小学、梦园小学。如果那样,教室就不像这样挨挨挤挤、密不透风,让人有夺门而逃的冲动了。

班额达到60人就分班,这是学校早就规定了的。现在的二年级,就是因此而有了三个班,每班人数40许。可那三个班是一入学就分开的。四年级了,两班混合了重分,这势必要在学生和家长的中间引起极大的动荡。

我和严老师找到校长,希望他能规劝两班各4名新生转到兴园小学和梦园小学去,校长答应尽力而为。

回到家里,心中忐忑。我对先生说:“张婉君、魏鹏、宋世君、罗照伟——如果没有看见也就算了。可是现在,我已经看见他们了,怯生生的,个头和我的学生差不离。如果校长努力成功,这4个孩子就会因为我的拒绝而车来车回地每日奔波。刚刚四年级啊,我是不是太残忍了?我是不是在造孽?”

“那就留下他们吧。”

“可是那样一来,教室就成紧箍箍的大蒜头了!为了秩序,班上总得有一两个坐不住的孩子单独坐的。64人,密不透风啊,相比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压力要增加更多。而这些压力,最终都要集中到班主任身上。压死毛驴的,是最后一棵草。这回倒好,一下来了四棵草!”

“那就坚决不收!收一个就分班!”

“分班不现实,不收于心不忍。”

“那你怎么办?”

“听天由命吧。”

最终结果,照单全收。我对唐老师说:“这下我是全校最踏实的人了,这下我们班再也不会进人了。再来一个,就只能坐讲台了。”

在我的班级,到三年级为止,最调皮、成绩最差的,从来都不是陆续后来的“新生”,而是那些个“老同志”。新生的到来,对于班级的秩序和教学多少都会带来一些冲击——教师自信能够帮助这些孩子尽快融入集体、尽快跟上节奏。现在,不知道他们具体的学习和表现情况,不宜也不该为他们设定目标,一切尽力而为就是。对于这4个孩子来说,来到62中,无论如何,也比在村小好——更不要说是去离家几十公里的兴园、梦园了。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