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歌谣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海边的歌谣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方轼红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20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730667X/9787807306672

·条形码:978780730667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海边的歌谣》是作者对童年往事、乡土景物、和海岛风情的回忆,作为对那个年代、那些人和那片海岛的纪念。主要作品包括:老家的旧屋、驮岛的鳌鱼、“做风水”的日子、屋檐下的日影、“龙头山”的新娘、旧时的码头、比目鱼的眼睛、拾“夜泥螺”的灯火、“暴动号”的沉没等等。

作者简介方轼红,出生于浙东舟山群岛一个渔民家庭,从小在海边生活,在海风的吹拂和海浪的涛声中长大。“文革”后考上大学,离开海岛到外地读书。毕业后在上海从事海洋工程研究,后转商贸经营。《海边的歌谣》是作者对童年往事、乡土景物、和海岛风情的回忆,作为对那个年代、那些人和那片海岛的纪念。书中具体收录了:《屋檐下的日影》、《“龙头山”的新娘》、《旧时的码头》、《比目鱼的眼睛》、《拾“夜泥螺”的灯火》、《“暴动号”的沉没》、《海盗的财宝》、《童年的伙伴》等散文作品。

目录

老家的旧屋

驮岛的鳌鱼

“做风水”的日子

屋檐下的日影

“龙头山”的新娘

旧时的码头

比目鱼的眼睛

拾“夜泥螺”的灯火

“暴动号”的沉没

海盗的财宝

童年的伙伴

山顶的“望儿石”

东海上的乱世情缘

海边的歌谣

不息的潮声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老家的旧屋

“踢踢坂坂坂过南山”

在浙东沿海,数以干百计的大大小小的岛屿散落在万顷波涛之中,星罗棋布。一个个绿色的岛屿漂浮在海面上,海浪从四周向海岛涌去,仿佛是要努力地把它淹没,或把它推向大海中更远的远处。

我的老家在浙东沿海的一个岛上。小时候,老家的房子就在离海只有十几米远的海边,中间就隔着海堤。房子是一幢呈凹字型的建筑,青砖黛瓦,属传统的浙东民居的样式。岛上大部分经济尚可的大户人家的房子,都是这个样。凹型上部的开口,一般是用围墙围起来,根据宅地风水,择吉向在围墙中某处建大门,作为整座房子的进出口。

房子坐北朝南,屋后是一座不太高的山。在房子凹型的底部,中间是祖堂,祖堂两侧是正间;凹型的拐角处叫舍头间,通常作厨房用;左右两侧则分别是东厢房和西厢房。房子是我曾祖父造的,曾祖父有五个儿子。前三个儿子继承了与这幢房子有半里地的一座气派的大院,两个小儿子继承了这幢靠海边的,原来是仓库和晒场的房子。

后记我终于把“海边的歌谣”写完,完成一个小小的心愿。

2007年6月中旬的一天,即本文写成二周后的一个傍晚,电话传来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五十多年前离开老家,跟伯母和一个国民党军官去台湾的堂姐,终于联络上了留在岛上的她的妹妹,将和她继父和妹妹等多人,来岛上认亲。几天之后,感人的一幕终于上演,上演在58年以后,姐妹两人都已两鬓染霜的时节。我因故没有去舟山,未能和台湾来的堂姐相见,只是后来隔着海峡,与他们通了电话,写了信件。

对那次姐妹重逢,《舟山日报》在2007年6月25目做了头条报道。题目是,“姐妹重逢在58年后”。文中的姐妹俩,就是“山顶的望儿石”一节中四伯父“小才”和“东海上的乱世情缘”一节中跟一位国民党军官去了台湾的四伯母施夏玲的女儿。“东海上的乱世情缘”,所留下的悬念和遗憾,至此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的交待和令人欣慰的结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