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文学评论与研究,小说,
  品牌: 张瑞英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页码:33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11252090

·条形码:978781125209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每当读鲁迅先生的《故乡》,那普普通通的村俗人物,那平平淡淡的人情世态,那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人生感悟,不仅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发人深思:乡土中国的芸芸众生到底是以什么样的生命形式而存在?现代乡土小说又是如何予以表现的?正是带着这种探究的目的,作者走进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世界,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形形色色的生命形态,并最终著成《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浙东文化与浙东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浙东民性的“山岳气”

第三节 文化蒙蔽与民众启蒙

一 “异端”对人之自觉意识的呼唤

二 “不幸”又“不争”的乡民

第四节 理性务实的生存态度与坚忍不拔的生命意志

一 心思细密的浙东乡民

二 不事张扬而韧性十足的浙东女性

三 “黄金”作祟与人性异化

第五节 沉重的责任意识与坚定的道德持守

一 浙东人强烈的责任意识

二 鲁迅的道德关怀与灵魂拷问

三 理性反叛与道德坚守

第二章 湘楚文化与湖南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神性氤氲的生命形态

一 一切委诸神灵的自然之子

二 对无常命运的坦然面对

第三节 生命的恬然与激荡

一 “边城”的田园牧歌

二 “镁镇”的庸常悲剧

三 尚武精神与复仇意识

四 “星”所映照的生命之光

第四节 崇情尚性的浪漫情怀

一 “柏子”与“吊脚楼女人”

二 情感的“株守”与“节妇”生命的释放

第五节 个体生命意识的遮蔽与张扬——湖南作家与政治的“离”与“合”

一 湖南作家的政治情结

二 “对一切无信仰”,“只信仰‘生命’”

第三章 巴蜀文化与四川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命的挥霍与张扬

一 恶人滥恶人善恶人

二 滑黠的“成都儿”

三 “边荒一隅”争斗与内耗的军界强势者

四 袍哥土匪

第三节 “将道德的眼光抛开”看巴蜀女性——以李劫人小说中的女性为分析对象

第四节 “洄水沱”式的人生”

第五节 茶馆鸦片:两个关乎生命的意象

第四章 关东文化与东北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命形态的多元开掘与呈现

一 “八月的乡村”中淋漓的“野气”

二 直立起来的“科尔沁旗草原”

三 “呼兰河”畔的“生死场”

四 “有月亮不摘星星”的“乡亲——康天刚”

第三节 故园情怀与土地情结

一 漂泊者的故园情怀

二 “大地的儿子”的土地情结

第四节 生存的寓言人的物化自然的灵化

一 生存的寓言

二 人的物化

三 自然的灵化

第五节 “胡子”精神的时代变奏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这几年来中国新兴文艺渐见发达,各种创作也都有相当的成绩,但我们觉得还有一点不足。为什么呢?这便因为太抽象化了,执着普遍的一个要求,努力去写出预定的概念,却没有真实地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其结果当然是一个单调。我们的希望即在于摆脱这些自加的锁纽,自由地发表那从土里滋长出来的个性。

……

因为现在的思想文艺界上也正有一种普遍的约束,一定的新的人生观与文体,要是因袭下去,便将成为新道学与新古文的流派,于是思想和文艺的停滞就将起头了。我们所希望的,便是摆脱了一切的束缚,任情地歌唱……只要是遗传、环境所融合而成的我的真的心搏,只要不是成见的执着主张、派别等意见而有意造成的,也便都有发表的权利与价值。这样的作品,自然的具有他应有的特性,便是国民性、地方性与个性,也即是他的生命。

我们不能主张浙江的文艺应该怎样,但可以说他总应有一种独具的性质。我们说到地方,并不以籍贯为原则,只是说风土的影响,推重那培养个性的土之力。尼采在《察拉图斯忒拉》中说:“我恳愿你们,我的兄弟们,忠于地。”我所说的也就是这“忠于地”的意思,因为无论如何说法,人总是“地之子”,不能离地而生活,所以忠于地可以说是人生的正当的道路。现在的人太喜欢凌空的生活,生活在美丽而空虚的理论里,正如以前在道学古文里一般,这是极可惜的,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土气息、泥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这才是真实的思想与文艺。这不限于描写地方生活的“乡土艺术”,一切的文艺都是如此。①

后记每当读鲁迅先生的《故乡》,那普普通通的村俗人物,那平平淡淡的人情世态,那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人生感悟,不仅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发人深思:乡土中国的芸芸众生到底是以什么样的生命形式而存在?现代乡土小说又是如何予以表现的?正是带着这种探究的目的,我走进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世界,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形形色色的生命形态,并最终以“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研究”作为我的博士论文选题。

论文在写作中得到了导师姜振昌先生的悉心指导。虽然姜老师因工作需要由山东师范大学调到了青岛大学,我当面请益的机会少了,但姜老师还是在繁剧的工作中时时关注、指点我的论文写作。我的博士论文最终能够顺利完成并通过了答辩,其中倾注着老师的关爱和心血。师恩没齿难忘!朱德发先生对我的论文选题的最终确定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深表谢忱!在山师求学期间,魏建、王万森、李掖平、吴义勤、张清华、房福贤、吕周聚诸先生的授业解惑,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和步入学术殿堂的法门,更让我感受到了他们那扎实、严谨的学术风范,这将令我终生受益不尽!

在论文的写作中,还得到了山东大学孔范今先生的热心指点,让我永怀感激!

在我工作的曲阜师范大学,给我论文写作帮助最大的是赵歌东先生。我不仅可以随意选用他所珍爱的各种书籍资料,而且从他随意温和的指点中获益良多。康长福先生审读了我的论文中的湖南部分,并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