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的中国农民工研究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分类: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职业,
品牌: 张清泉
基本信息·页码:26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5875698/9787505875692
·条形码:9787505875692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农民工是中国国情的特色产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事物,也是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确抉择和有效途径。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工,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本书在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考察中国农民工,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社会结构转变,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农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局面尚未改变,处在二元经济阶段。特别是我国拥有13亿人口,农业人口占大多数,还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个大问题。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是少见的。如何解决中国农业落后工业、农业人口多、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要具有中国特色。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道路来看,我国采取农民工这一形式,农民工自发冲破了城乡、工农之间的束缚,既是工人又是农民,既住在城市又住在乡村,有的逐渐成为城里人和产业工人,有的选择回乡创业,这就提供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常渠道,也是中国特色合理有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道路。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来看,农民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工业化发展的劳动力需求,而且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产业技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