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分类: 图书,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
品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43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10508588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合研究人文地理相关人员使用。
·丛书名: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是在前个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次修订,在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本,增加新内容的总原则下,以补为主,重点补充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它将更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地历史、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展示山川风貌、物产资源、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该书的问世,对于增进各方面对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各民族的了解,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目录
第一章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质地貌
二、气侯水文
三、土地土壤
四、森林植被
第二节物产资源
一、动植物资源
二、矿产资源
三、水能资源
四、古生物化石资源
五、地方特产
第三节人口与民族
一、人 口
二、民 族
第四节行政区划
第二章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节 重大历史事件
第三节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第四节土地改革
第五节社会主义改造
第六节 改革开放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实施“六州”战略
第三章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一、镇远专区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二、区级自治地方的建立
三、县级自治地方的建立
四、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建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一、自治机关的设置
二、自治权利的行使
三、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第三节 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州
一、法制建设
二、普法和依法治州
第四节 民族关系
一、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教育
二、召开民族团结座谈会
三、检查民族政策贯彻落实
四、落实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五、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
第五节 人民生活
一、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改善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章农业
第一节 种植业
一、粮食生产及其政策措施
二、经济作物与生产基地
第二节 养殖业
一、水产养殖
二、渔政管理
第三节 畜牧业
一、特色产品
二、品种改良
三、疫病防治
四、饲草饲料
第四节 林业
一、森林资源
二、森林培育
三、森林保护
四、林业产业
第五节 水利
第六节 扶贫开发
第五章工业
第一节 能源工业
一、煤炭
二、电力
第二节 机械、电子、化工和建材
一、机械
二、电子
三、化工
四、建材
五、轻工
第六章交通通信
第七章财政金融
第八章贸易
第九章旅游
第十章对外开放
第十一章社会事业
第十二章城建和环保
后记
修订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 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三次大规模的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中央民委从1958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种丛书。“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民委机构撤销,此项工作被迫中断。1978年国家恢复民族工作机构,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改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1979年,国家民委决定继续组织编写以上三种丛书,并增加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两种丛书,定名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编辑出版列入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
文摘第一章地理环境
第二节物产资源
一、动植物资源
野生植物 自治州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是中国多种植物区系成分交叉荟萃的地区,全州有属于中国特有属的有水青树、观光木、钟萼木、木瓜红等24种,占全国特有属的11.7%;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秃杉、银杏、鹅掌楸、篦子三尖杉等37种,占全国保护树种的10.5%,占全省保护树种的90.2%。
野生动物黔东南山多林茂,水富草丰,适宜多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野生动物繁多,20世纪50年代初期虎患猖獗,虎豹咬死多人,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民兵打虎,至1960年虎患始平。随着人口增加和生产建设的步伐加快,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种类数量迅速减少,到20世纪80年代初,虎豹等大型动物已濒临灭绝。经过勘察,现州境内脊椎动物有5纲31目104科557种,包括哺乳类8目20科51种,鸟类12目29科149种,两栖类2目9科34种,爬行类3目11科69种,鱼类5目22科130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珍稀动物有5种,国家二类保护的有41种。其中,鸟纲一类保护有白颈长尾雉1种;二类保护的有鸳鸯、凤头鹃隼、鸢、赤腹鹰、雀鹰、松雀鹰、红隼、秃鹫、白尾鹊、鹊鹞、燕隼、白鹇、红腹锦鸡、褐翅雅鹃、草鹗、领角鹗、雕鹗、领鸺鹗、灰林鹗、长耳鹗、白冠长尾雉、斑头鸺等22种;哺乳纲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云豹、豹、华南虎、林麝4种;二类保护的有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青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斑灵狸、金猫、毛冠鹿、鬣羚、斑羚14种;两栖纲属国家二类保护珍稀动物有大鲵、细痣疣螈、虎纹蛙3种。国家三类保护动物大小灵猫、黑熊、豹猫、白鹇、红腹锦鸡、蟒等。雷山髭蟾为雷山特有种。全州共有森林昆虫16目153科1299种。1980年,在清水江下游锦屏段发现国家保护鱼种——中华鲟。
后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修订本)是按照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修订编委会的统一规划和要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的。
为了加强对编写工作的领导下进行的,2005年11月,州人民政府成立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修订本)编写工作领导小组,州长李月成任组长,副州长陈锡望任副组长,朱光荣、陈英华、杨铭、况再举、潘玉凤、吴谋高、张孝云、吴世胜、刘晓春、潘开德、潘积明、金鸣昌、邓锦光、雷秀武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编写组,李月成、李飞跃任主编,陈锡望、王德玉、朱光荣、王安邦、潘玉凤、吴谋高、雷秀武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编写组,李月成、李飞跃任主编,陈锡望、王德玉、朱光荣、王安邦、潘玉凤、吴谋高、雷秀武任副主编。同时,州政府决定成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修订编辑委员会,副州长陈锡望任编委会主任,朱光荣、潘玉凤、吴谋高任编委员会,副州长陈锡望任编委会主任,朱光荣、潘玉凤、吴谋高任编委会副主任,陈国华、陈英华、杨铭、张孝云、吴世胜、张睿、刘晓春、潘开德、潘积明、金鸣昌、吴汉碧、刘耀伦、唐友祥、王涛、杨天和、徐明基、雷秀武为编委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