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忙什么

分类: 图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
品牌: 丁军
基本信息·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页码:18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2166904/9787502166908
·条形码:978750216690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企业最大的浪费是“价值浪费”,即员工不懂得去做最有价值的事。不能够忙出效率,忙出业绩,忙出效益。企业中最大的节约是时间的节约,节约时间的最好办法就是立刻去做最有价值的事。懂得做最有价值的事。你才能够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员工。
《你在忙什么》通过对企业忙而无效现象的深入解读,探究现代企业中资源无限消耗以及员工过度忙碌的根源,指出“忙文化”背后隐藏的效率危机,为员工的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书中含有一整套实战的效率工具、工作方法及行动指南,为企业与员工实现双赢发展提供了最实际的操作范本。
作者简介丁军,中国实战管理培训专家,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婴贝儿健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山东卓越总裁俱乐部秘书长。作者多年任企业总经理和管理顾问。深悉效益决定企业成败的道理。对企业如何加强人才、资源和绩效管理。引导员工快乐、高效地工作。有独到见解,尤其善于将扎实的实践经验融入授课中,辅导近千家企业,广受好评。曾受邀作为商界论坛的高校巡讲嘉宾,主讲课程有:《我在为谁工作》、《从优秀走向卓越》等。
吴艳龙,笔名龙砻。1969年出生于山东济宁。曾任数家酒店和宾馆总经理。现任鲁宁房地产开发公司总裁。十几年来致力于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对优化企业的核心流程、升级企业资源的配置、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能,培育一种高效执行和复命的文化.有着过人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见地。
编辑推荐优秀员工提升交通和业绩的工作哲学,透视企业“忙文化”背后的效率危机,破解企业无序和“价值浪费”的病毒,点拨和谐、高效、多赢的工作之道,树立自发、务实、到位的职业精神。
目录
第一章 忙而无效:企业永远的痛
员工的无效忙碌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无限消耗
“忙文化”背后的恶果:追求表面的紧张与忙碌
不按工作流程忙:低效恶性循环的根源
高负荷带来的“职业枯竭”不可小视
秩序之美:缔造忙而有序的和谐团队
第二章 你在忙什么
无主题变奏:你是否知道你到底在忙什么
无效工作狂:你是否在做无用功
每天有忙不完的事:你是否已成为被琐事牵着走的奴隶
差不多就行了:你是否成了问题修补专家
等一会儿再做:你的工作是否已经堆积如山
要砍掉的不是那片丛林:你的忙碌是否已经发生目标错误
老板来了:你是否已经成了为老板工作的“职场演员”
第三章 改变忙碌不堪的现状,从改变自己开始
迫切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把工作卑微化的人
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凡的业绩
在忙碌中领略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工作岗位是你施展才华的平台
你是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忙碌
第四章 最容易的是忙碌,最难的是忙出成效
快节奏不等于高效率:摆脱“速度病”
树立“结果心态”,真正忙出成效
跳出效率的陷阱:心态浮躁,才华也会变成毒药
说到一定要做到
锁定责任,才能锁定结果
第五章 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做对了多少事
走出忙碌的迷雾森林:方向比距离更重要
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
有两个以上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
做好了,才叫做了
个人目标不能偏离团队目标
在正确的道路上做正确的事
第六章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
重要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不值得的事不值得做好
聚焦产生力量,专注才能高效
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
给自己的工作时间确定下限
赶走“时间窃贼”,忙出效果
第七章 安于现状的忙碌最危险,不找方法的忙碌最愚蠢
创新破解合作低效的难题
努力工作,更要聪明地工作
独辟蹊径,不走寻常路
带着思考工作
在忙碌中寻找出路
第八章 不仅要“忙”,更重要的是要“忙好”
有效执行,绝不打折扣
一筐烂苹果不如一口好苹果:把工作做到最好
把问题看透才能一针见血地解决问题
有备无患:不临时抱佛脚
第九章 巧干胜过蛮干,找到忙碌的捷径
磨刀不误砍柴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田忌赛马:以排序取胜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思路清晰才不会漫无头绪
简化问题,避免冗繁
简化工作的九项原则和方法
第十章 综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突破忙碌瓶颈
减少内耗式的忙碌,实现双赢
1+12的效率
海纳百川:善于统合别人的资源为我所用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多与人合作,让人脉打通忙碌的经络
第十一章 高效工作,关键在于落实
没有落实到位,一切都是空谈
拒绝借口,用行动去落实
培养“一步到位”精神
加强沟通,将“忙”落到实处
要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
培养有效落实工作的七个习惯
……[看更多目录]
序言“忙忙忙,忙到白了头。”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人都能明显地感觉到生活节奏的加快,无形的压力让大多数人陷入无可奈何的忙碌中,忙于工作、开会、应酬、充电……忙得不可开交,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这种忙碌让很多人感觉很累,身心疲惫,甚至会感到整个生命能源都被耗尽,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但是,正如付出不一定就有回报一样,这样高负荷的忙碌也不一定就能收到成效。
企业的很多员工在工作中非常忙碌、非常努力、非常敬业,但就是换不来好的结果。他们自己很痛苦,老板也很痛苦。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为了应付残酷的市场竞争,就很有可能会把你清扫出门。
这种无休止的低效忙碌让很多人的付出与收获严重不成正比,身心也备受摧残。忙,左边一个“心”字,右边一个“亡”字—一忙到一定程度,“心就死亡了”。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让老板满意,无论你怎么忙碌都无法得到高薪,无论你怎么没日没夜地忙碌都还是事业无成、功不成名不就,捧着这种悲怆无比的结局,再看看那些整天悠哉游哉却能成为明星员工的家伙,心里自然会很不平衡。为什么做同样的工作,付出别人双倍甚至多倍的努力却无法换来令人满意的结局?这个问题需要深思,并非笨鸟先飞就能迎头赶上,每个人都不是笨鸟,关键在于以怎样的姿势飞翔。
美国企业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上帝不会奖励努力工作的人,只会奖励找对方法工作的人。”美国的“时间管理之父”阿兰·拉金也说过:“勤劳不一定有好报,要学会聪明地工作。”大部分员工并不是不想做好工作,而是不懂得或者是找不到好的工作方法,在忙碌中造成了企业的低效能。现实社会证明,只有善于主动思考、勤于总结并最快掌握方法的人,才能体会到轻松工作的乐趣,才能给出老板满意的结果。无论你是忙还是闲,作出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一名企管专家对一家企业进行评估之后告诉老板说:“董事长,企业的运作进行得相当不错,除了三楼企划室的那个家伙。每次我经过,都看到他把脚搁在桌上,这家伙肯定是个吃闲饭的!”
但是老板说:“那个人是我们企业最棒的员工,上星期还提出一个绝妙的构想,为企业赚了一大笔钱。我想,他在构思那个计划时,两脚也是搁在桌上的吧。”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勤奋工作、任劳任怨的员工就是最可爱的员工,是老板应该表扬的员工,而闲下来的员工就应该受到指责,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就拿蚂蚁来做个比方吧,根据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研究生院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的一项调查发现:大约80%的蚂蚁整日忙碌劳作,很少停下来休息。但在大家都在为搬运食物、修缮蚁窝而忙碌的时候,有一部分工蚁却整日无所事事,到处闲逛,人们把它们叫做“懒蚂蚁”。
生物学家在“懒蚂蚁”身上做了标记,并且断绝了蚂蚁的食物来源。这时,那些平时忙碌工作的勤劳蚂蚁一筹莫展,而“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其实,这些“懒蚂蚁”并不是真的懒,它们四处闲逛也是在寻找食源,它们更懂得怎样有效工作。
没有这种偷闲的“懒”,就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越忙越乱,越忙越危险。在工作中,要学会找方法,学会“偷懒”,跳出忙碌的怪圈,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用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最多的成果。其余的时间用来享受生活,休养生息,精力充沛地投入第二天的工作,这才是最聪明的效率之道。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以为老板会比较喜欢整天忙个不停的员工,于是放弃做“懒蚂蚁”,而做了一只不辞辛苦的“毛毛虫”。并且,只要有一个人在忙碌,其余的就不敢闲着,而是紧随其后。
无论是忙碌的蚂蚁还是忙碌的毛毛虫,都不如懒蚂蚁的竞争力强。并且,实际上并不是所有老板都喜欢忙碌的员工,有一个老总就经常向朋友抱怨:“我公司里全是一帮笨蛋!他们天天加班,可也没见忙出什么名堂来,还不如我一个人有效率呢!”就那么点工作,忙得焦头烂额不说,还要彻夜加班,那只能说明这人的工作效率不高,加班时间越多说明工作越拖沓,工作能力越差,越容易影响企业的整体实力。这样怎么能不让老板生气呢?
在工作中减少忙碌,以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超越公司既定目标,轻轻松松上班,快快乐乐下班,干得比别人少,成绩比别人好,不但能让老板满意,而且还能给自己多留些休闲的空间,给爱情和家庭多营造一些和谐的氛围。这是每个人都十分向往的工作和生活,也是这本书编写的最大目的。
本书从分析忙而无效给企业和个人所带来的危害开始,对忙碌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深挖忙碌的根源,填平忙碌的误区,以清晰的思路帮你看清那些混乱的没有必要的忙碌,让你劳有所得,让你轻松完成工作,取得丰厚的薪水,有时间去享受阳光、享受新鲜空气、享受生命所赋予我们的一切快乐。生命,原本就不需要如此负重;工作,并不是痛苦的炼狱;企业
文摘无主题变奏:你是否知道你到底在忙什么
在课堂上,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猎狗们发现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于是就守在洞口等着。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跑出一只兔子。兔子一见猎狗就吓坏了,立即飞快地爬到了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刚好砸晕了正在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竟然逃脱了。
故事讲完之后,老师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故事是有问题的?”
有个学生回答说:“兔子是不会爬树的。”
“还有呢?”老师又问。
另外一个学生回答:“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还有吗?”老师继续问。
学生再也找不到问题了,但是,老师说:“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儿去了?”
土拨鼠哪儿去了?老师的一句话将学生的思路拉回猎狗追寻的目标--土拨鼠上。因为兔子的突然冒出,学生的思路在不知不觉中分了岔,土拨鼠竟在大家的头脑中消失了。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有可能忘了最初的目标,忙于应付一只又一只跑出来的“兔子”,结果忙来忙去什么都没有得到。
无主题变奏:你是否知道你到底在忙什么
在课堂上,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猎狗们发现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于是就守在洞口等着。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跑出一只兔子。兔子一见猎狗就吓坏了,立即飞快地爬到了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刚好砸晕了正在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竟然逃脱了。
故事讲完之后,老师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故事是有问题的?”
有个学生回答说:“兔子是不会爬树的。”
“还有呢?”老师又问。
另外一个学生回答:“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还有吗?”老师继续问。
学生再也找不到问题了,但是,老师说:“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儿去了?”
土拨鼠哪儿去了?老师的一句话将学生的思路拉回猎狗追寻的目标--土拨鼠上。因为兔子的突然冒出,学生的思路在不知不觉中分了岔,土拨鼠竟在大家的头脑中消失了。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有可能忘了最初的目标,忙于应付一只又一只跑出来的“兔子”,结果忙来忙去什么都没有得到。
后记本书得以出版,很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感谢石油工业出版社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尤其感谢郎东晓主任、吕群编辑;感谢北京华夏书网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的宿春礼先生、邢群麟先生、张艳红女士、黄克琼女士、梁素娟女士、张乃奎先生,他们对本书的选题策划、内容编撰和配套培训课程的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本书的顺利出版离不开他们的大力支持!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以下朋友的关怀和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廉勇、欧红梅、周珊、柳絮恒、赵一、赵红瑾、齐红霞、刘培蕾、齐艳杰、陆晓飞、赵广娜、王非庶、张保文、杜莉萍、李海霞、许庆元、姚迪雷、王巧、杨婧、张艳芬、许长荣、王爱民、李琳、王鹏、杨英、李良婷、上官紫薇、杨艳丽、于海英、肖冬梅、宋桂花、姚晓维、金望久、刘红强、付志宏、李颜垒、胡以贵、毛定娟、李伟军、魏清素、陈志华、何瑞欣、叶光森、王艳坤、徐娜、付欣欣、王艳、杨巍、黄亚男、曹博等。
感谢以上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也希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使本书日臻完善。